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原标题: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剑指“人才高地”!兰州新区构筑“引育留用”新沃土
央广网兰州9月25日消息(记者邸文炯 实习记者杨调花)“我从教已经二十一年了,通过学校的‘青蓝工程’,历时7年,我的‘徒弟’已经从一名青涩的高校毕业生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兰州新区第一中学语文老师华大霞告诉记者,12年来,兰州新区持续增加教育投入,为每所学校引进教育优质人才。
华大霞口中的“青蓝工程”只是兰州新区引才育才政策中的一项。近年来,兰州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正迅速崛起为西部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特别是在人才引进与聚集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无限的潜力。
作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300个,总投资6000亿元,经济增速连续7年领跑国家级新区,各类产业项目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常住人口从10万人增长到70万人,建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科教园区,举办万人招聘会10余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6.2万人次,帮助12.6万人实现就业创业。
教师华大霞正在和“徒弟”一同工作(央广网发 杨调花 摄)
精准布局人才战略
兰州新区以“111”发展目标为蓝图,即打造一个国家级新区、一个区域人才招引基地、一个全国人才创新高地,科学规划并实施了人才发展战略,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引才育才措施,兰州新区已构建起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队伍。
兰州新区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石芮戈介绍,兰州新区不仅将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团队、全球及国内500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纳入人才服务保障范围,还为他们提供高达200万元的科研项目扶持资金和50万元的安家补贴,以及“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目前,新区已建成7个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81个各类创新平台,柔性引进国家级人才30人、省级人才50人、博士300余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6万人。
产教融合量身“定制”新区人才
为实现全方位引才,兰州新区“打破圈层”,推动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仅促进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还为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兰州新区科教园区,这种模式得到了深入实践。
“甘肃海亮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等校企合作项目,不仅设立了专项奖学金,还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资金扶持,帮助优秀学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对接。特别是新凤鸣集团在石化大学提供的200万元‘博士奖教金’,极大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为兰州新区的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兰州新区西岔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克功说。
据了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实践中,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兰州新区机关部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并与邮政储蓄银行合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在保障方面,兰州新区科教园区自5月13日起,利用兰州市“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从岗位供给、住房、社保、津补贴等13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保障。
第18届中国·兰州技能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央广网发 杨调花 摄)
“零门槛”落户 个性化服务
引才、育才重要,如何将人才留住更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兰州新区紧盯人才所思、所想、所盼、所求,打好人才服务组合拳,为各类人才扎根兰州新区、服务兰州新区做好全方位“后勤保障”。
“兰州新区公安局积极参与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我们优化落户政策,简化办事流程,提供高效便捷的户政服务。自落户政策实施以来,已有众多人才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落户新区。”兰州新区公安局警官马艳玲介绍,2023年开始,兰州新区公安简化落户手续,即不设学历、年龄、居住时间、就业等条件限制,可在派出所就近申请落户;企业设立集体户,不设任何限制条件,提供企业公函和落户员工花名册即可办理。
同时,兰州新区全面落实一次性告知和首接负责制,全流程跟进监督。户籍、身份证、居住证等户政业务,提供受理机关取证和邮递送达两种方式,只跑一次即可办结所有手续。群众还可通过甘肃政务服务平台、甘肃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甘肃公安微警务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等渠道线上申请,户籍、身份证、居住证等户政业务,足不出户,网上办理。
石芮戈表示,兰州新区将继续深化人才发展战略,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机制,拓宽人才发展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出台更加集成度高、含金量足、竞争力强的人才政策及配套措施,新区将进一步增强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新区还将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人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人才创新高地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