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将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

来源/ 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9-28 08:52:01

雒庆娇

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市视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进一步增强赓续历史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使命感、责任感,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秦安大地湾文化带来了8000年前陇原大地上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庆阳南佐遗址大型宫殿式建筑,标志着当时陇东地区可能已进入文明社会;天祝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见证吐谷浑民族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敦煌文化作为世界性艺术宝库,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截至目前,甘肃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国有收藏单位藏品51.2万件(套);世界文化遗产地7处;全省境内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居全国第二,其中明长城总长度1738千米,居全国第一;6处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四五”专项规划;历史文化名城(镇、村)37座,中国传统村落108个。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资源富集、多姿多彩,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格萨(斯)尔等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省级、市州级、县级代表性项目分别达493项、2186项和5396项。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延续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

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陇原儿女的崇高责任与使命。要加强系统性保护,守住历史留住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积极借助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探索、完善科学、系统的保护方法,切实保护好文物的物质载体,牢牢守住我们的历史文脉。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和保护督察制度,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要深入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深刻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甘肃历史文化厚重、遗产品类众多,要通过不断挖掘、研究、整理、选择、转化,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切实增强文化自信。要创新利用方式,让历史文化遗产绽放生机活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是弘扬,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通过注入科技、旅游、生态等新要素,充分激活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比如,《云游敦煌》《敦煌岁时节令》《敦煌仙子》等节目,运用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传播弘扬敦煌文化,让观众足不出户“云”游敦煌,使大众能够深度参与互动、获得沉浸式体验,切实感受到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与时代活力。要推动交流互鉴,为世界文明增添甘肃色彩。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要发挥好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重要枢纽作用,融入国家开发大局,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推动甘肃历史文化遗产走出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人文交流合作,讲好甘肃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绘制人类文明的多彩画卷贡献甘肃力量。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