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记者手记:关爱孤儿、残疾人 一项润泽陇原的爱心工程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时间/2024-09-29 10:05:04

新华社兰州9月27日电(记者王紫轩)操场上,身着军训服的大一新生俞笙(化名)正挥汗如雨地练习着。闲暇时,她习惯将近况分享给几位长辈——对方非亲非故,却支撑她挺过了最困顿的时期,让她勇敢地迈向新生活。

18岁的俞笙来自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2022年,俞笙唯一的亲人父亲因病离世,还是高中生的她开始独自一人学习、生活。“那段时间一直拖欠房租、物业费,课业压力也大,整个人很窘迫。”俞笙回忆道。

2023年,甘肃启动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重点聚焦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号召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结对认亲,走访探视、纾困解难、落实政策,维护关爱对象权益。经过摸排,当地政府及时将俞笙纳为结对关爱对象。

俞笙仍然记得结对关爱干部查永国和几个同事第一次来看望她的情形。“当时查叔叔穿了件蓝色短袖,提来好多吃的、用的,问了我的难处。”俞笙说,此后叔叔们经常联系、看望她,重复最多的是:“你好好上学,不用操心生活上的事。”

很快,通过动员亲友、联系爱心企业,查永国和同事们帮俞笙缴清了住房欠款,又经过多方对接,帮她调整至交通更便利的小区。“新房面积小,各项费用少了一大半,上学也近。”俞笙介绍着属于自己的小窝:“沙发、书桌、电脑、行李箱……都是叔叔们帮忙添置的。”

有了后盾,俞笙得以重整心情、安心高考。“成绩出来后,叔叔们帮我列了一个长长的志愿参考表,根据我的分数、兴趣挑出来20多个学校。”最终,俞笙被武汉某学院录取,她希望在学有余力时参与志愿服务,将爱心传递下去。

据甘肃省民政厅统计,自“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启动以来,甘肃共有25万名干部参与结对,26万余名困难群众获得更加细致的关爱和帮助,全省结对关爱干部累计帮办实事38万余件。

如今,这一爱心工程正拓展出新的载体,由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发起的“爱心屋”助残就业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图为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一家残疾人就业“爱心屋”。新华社记者 王紫轩 摄

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一家挂有“爱心屋”标志的熟食店内,40岁的丁仙娥正在给刚出炉的炸鸡浇料汁。此前,左腿残疾的她在找工作时屡屡碰壁。今年5月,她在当地残联的介绍下进入“爱心屋”工作,每月能拿到3000元工资。

“我们依托运行良好、规模较大的商铺打造‘爱心屋’,安置家庭困难的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属灵活稳定就业。”崆峒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秦生成说,当地还联系了一家实力雄厚的爱心企业对所有“爱心屋”进行兜底托管经营,保障其良性运转。

目前,崆峒区的“爱心屋”门类包括熟食店、早餐店、手工艺品售卖店等,不仅安置残疾人就业,还对进店消费的残疾人给予优惠。“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熟食店负责人丁小龙说。

  记者了解到,2023年以来,甘肃各地、各部门创新开展结对关爱服务,诸如妇联“爱心妈妈”关爱行动、酒泉市“爱心就医卡”等关爱模式不断涌现。这项工程汇聚的爱心之河,正以不断壮大之势更深、更实地滋润陇原大地。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