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求真务实谋发展 踔厉奋发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城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来源/ 新庆城 作者/ 时间/2024-10-03 12:57:04

黄土高原上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全市无一台农业机械,农民在贫瘠干枯的土地上广种薄收,日子艰苦,可谓一贫如洗,这种“二牛抬杠”“靠天吃饭”便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庆城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庆城县退休老干部雷致清告诉记者,“当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大家向往的幸福生活标志。”

1944年出生的雷致清见证了庆城的历史变革,目睹了庆城的沧桑巨变。他说:“现在,我们一家人住着120平方米的高层电梯楼房,水、电及暖气、天然气等设施一应俱全,这样的日子真是做梦也想不到。”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庆城人民风雨同舟,披荆斩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奋力开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庆城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迎难而上、勇毅前行,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扎实推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新动能加快培育,书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金秋时节,穿行在庆城县城乡,见到的是四通八达的路网、鳞次栉比的高楼、宽阔整洁的街道、绿树成荫的村庄、风格独特的民居,听到的是群众由衷的赞扬之声。在各项目建设场地,机声隆隆,呈现一派繁忙的火热景象。

产业发展逐步壮大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以前,人就靠种庄稼维持生计,山里人,大多人家的地都在半山洼,都是牲口耕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收成还不好。”南庄乡丰台村刘生举告诉记者。

新中国成立初期,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广种薄收,农业经济效益低下。改革开放后,庆城儿女依靠丰富的耕地资源优势,埋头苦干,经过四十多年的奋斗,打造出一个现代化农业大县。

“如今这社会好的,地推的平的,全程都是机械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像我们家的这十来亩地,现在8亩都种的是苹果,每年收入都在3万左右,像今年这苹果个头很大,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今年60多岁的刘生举的苹果喜获丰收了,说起如今的生活,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相继建设并产生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农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化、专业化、规模化进程加快,显露着勃勃生机。近年来,庆城县聚焦苹果、草畜、食用菌、瓜菜、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全链式发展,坚持市场化、组织化“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苹果产业依托全市百万亩优质苹果基地改造提升行动,充分发挥苹果试验示范站技术优势,示范推广旱地矮化密植、郁闭园提质增效、山地乔化短枝种植等技术,今年完成低效园提质增效改造14298亩,全面实施以“瑞雪”品种为主的提质增效工程,聚力打造庆城“瑞果”产业集群。

肉羊产业依托肉羊“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推广奥白绵羊新品种,在全县范围内举办肉羊奖补政策宣传培训班。目前,在驿马、桐川、玄马三个乡镇推广奥白肉羊842只,稳步带动群众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

食用菌产业从要素保障、技术服务、联农机制等方面集中发力,对现有生产加工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引进陕西浙农科技公司,新建大棚1000座,巩固提升高楼镇杨塬、驿马镇东滩及安家寺3个食用菌生产基地,新建驿马韦老庄、高楼苏家店2个食用菌生产基地。今年以来,制作菌棒480万棒,生产鲜菇1736吨,产值2699万元,带动群众养菌种菇,不断壮大食用菌产业规模。

瓜菜产业依托东西二川设施瓜菜生产基地,招引蔬菜生产加工企业,新建日光温室50座,打造玄马高效农业产业园,建立全产业链产销体系,带动县域瓜菜生产提档升级。

中药材产业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重点发展连翘、蒲公英、柴胡、黄芪、板蓝根5种优势道地中药材。目前,已种植中药材6.09万亩,南庄乡2万亩连翘示范基地已基本打造完成,建成育苗基地128亩,落实秋季种植地块2.37万亩。

在产业富民战略的引领下,农业发展节节升级。庆城先后打造起“庆阳黄花菜”“庆阳白瓜子”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打造了“金诚果蔬”“丰泰果业”“赤密SOD”“篱原红”等“甘味”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新兴产业加速聚集

与农业相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庆阳地区的工业更为落后,仅有的一家工厂,年产值还不足3万元,稀少的个体手工作坊也只是星星之火。

为了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庆城县坚持“工业强县”,主要工业从无到有,到多种经济类型工业齐头并进,形成了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风力发电、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制造、水泥制品及制造等成规模、前景好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地处庆阳市北部的庆城县,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主战场”的定位,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第一动力,把工业发展摆在最突出位置,举全县之力、聚万众之智,全力以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9年,依托驿马、西川两个工业集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禹天昊精细化工等项目签约落地,智合万寿菊颗粒、龙利得彩印包装等项目投产运营,京航科创、醋头醋等8户企业进入规上行列。全年完成原油产量133万吨,开采天然气1亿立方米。

2020年,中梁宜达天然气、华胜达石英砂等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地方工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1年,庆城10亿吨级大油田勘探开发,原油、天然气产量实现673万吨、6.4亿立方米。中梁宜达、华胜达石英砂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户,庆城获批全市首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2年,大明燃气干气回收等项目开工建设,雪伯特啤酒生产、沃尔森牛肉精深加工、欣盛双桥环保建材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实施工业项目2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户,地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2023年,实施陇东区域固废处置中心、延昌数字化抽油机装备制造等工业项目42个,全县工业企业达到220户。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完成“个转企”108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户、高新技术企业4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户,占到全市总数的22%。油气产量完成185万吨、3.78亿方,同比增长13.1%、5.9%。重新编制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庆城油气装备制造产业园挂牌成立,西川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驿马集中供热项目全面完工,新建(改造)园区道路6条8.5公里,盘活“僵尸”企业7户,整理低效工业用地176亩。经过多年努力,庆城县在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蜕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除了饥饿,缺医少药曾经是庆城老百姓面对的又一大难题。75年前,在大多数农村赤脚医生手中,一个药包、一个听诊器、一把草药就是全部的家当。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在广大农村,多数学校是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一群泥孩子。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庆城县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除了积极推行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政策外,还全面落实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

2019年,全面完成改薄项目扫尾,招录特岗教师170名,增设城区小学学位800个,高考本科进线率达到82.3%。

2020年,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新建改建各类学校42所,招录特岗教师558名,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200个。

2021年,新建改建各类学校42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200个。

2022年,庆城、中街、庆华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启动实施,凤城初中、庆华小学、马岭小学整校搬迁,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000个、学前教育学位1500个。高楼初中、赤城小学综合教学楼全面建成,26所乡村学校提升改造,招录招聘教师129名,高考本科进线率77.9%。

2023年,全面推进学校去行政化、校长岗位聘任和教师绩效管理改革,调整选聘校长33名,招录特岗教师62名,招聘幼儿教师59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4名,兑现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奖金215万元。完成庆城、中街、庆华幼儿园新建扩建工程并开园招生,新增学位1500个,改造提升乡村学校22所,撤并学区17个。高考本科进线率89.2%。

新中国成立以来,庆城县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仅健全了管理医药卫生的行政机构,而且医疗、防疫等事业单位遍及各乡镇,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与素质逐年增加与提高,医疗设备逐年完善,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建成县级区域医学中心,公开招录66名专业技术人员,我县被确定为省级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县。扎实开展医疗行业乱象整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

2020年,建成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和6个乡镇卫生院的综合业务用房,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在全省率先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县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完成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建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2021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高龄津贴实现全覆盖,提升改造乡镇卫生院6所,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县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2年,县人民医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全面完成,岐伯中医院方舱实验室建成投用,白马卫生院整体搬迁,招聘基层医护人员77名。

2023年,持续巩固深化“健康庆城”建设成果,与西京医院、兰大二院等11家省内外三甲医院成立专科联盟49个,与西安市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共建特色科室10个,招聘乡镇卫生院救护车驾驶员16名。

社会保障惠泽百姓。75年来,庆城县的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基本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6.74万人,参保率99%,续保率115%,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 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阳光明媚,秋风习习,走在庆城这片热土上,一条条“村村通”犹如一条条流动的血脉,编织成一个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如今“村村通”公路加快了庆城城乡一体化进程,兴起了富农产业,托起了庆城群众的致富梦。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门见山”对庆城县广大群众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成语,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运输工具基本以人畜为主,镇村道路极度匮乏。如今,城乡交通运输基础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汽车可直通至各乡村,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摩托车、电瓶车、农用车,农村已经普遍拥有,小汽车已经进入农村普通家庭。2005年,停飞12年的庆阳机场正式复航;2011年,福银高速、青兰高速陆续通车;2015年,西平铁路庆阳段客运正式开通,结束了庆阳境内没有铁路的历史;2020年,银西铁路开通,从此庆阳将迈入高铁时代。2021年,甜永高速通车,也给庆城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现在柏油路都从山底下通到家门口了,如果我们走庆城的话 ,就是一阵儿,我们也买了一辆代步车,方便的多了。”庆城县玄马镇柏树村村民张雪芳说道。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 市场消费繁荣活跃

除医疗教育外,文化旅游等事业也全面开花。庆城县立足丰富的革命遗迹、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和歧黄文化以及丰富的风俗文化,打造红色旅游、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日益完善,旅游业蓬勃兴起。

2019年,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药王洞养生小镇建成水上玻璃滑道、步步惊心网红桥等体验项目,凤城书院、梦阳文化景区、长庆油田大会战纪念馆进入装修布展,第三届旅游文化周、“岐黄杯”登山比赛、“千车万人游庆城”等活动亮点纷呈,《庆城文化养生游》《范仲淹知庆州专题访谈》等节目在央视频道录播,《健康你我他》《奔跑的幸福》等原创作品对外播出,庆城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走进秘鲁,大放异彩。全年接待游客2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

2020年,按照“山、水、城、人”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古庆州历史再现工程,内涵丰富的药王洞4A级旅游景区、流光溢彩的城墙河道亮化、缤纷梦幻的大型水幕电影对外开放,雄伟壮观的东西城墙加固、城景交融的南北出口改造、水天一色的东西河道治理相继建成,庆城旅游的火爆程度一路攀升,已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新的旅游消费热点。马岭黄酒古镇、赤城苹果采摘等乡村旅游蓬勃兴起,我县被评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药王洞村被评为省级旅游示范村。成功举办四届旅游文化周和首届文艺工作座谈会,录制拍摄的《发现之旅—范仲淹与庆阳专题访谈》《活着的千年古城—庆城》等节目在央视频道播出,庆城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走出国门、大放异彩。2020年,全县游客接待量突破26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13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00%和121%。

2021年,统筹推进景点建设和乡村旅游,启动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药王洞养生小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赤城镇老庄村、马岭镇马岭村通过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评审,黑河大峡谷建成开放,镇朔楼、凤城书院基本建成,永春门、范仲淹住宅、范文正公祠完成主体,全年预计接待游客2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3亿元。

2022年,全面启动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景观质量报告提交国家文旅部评审,庆州古城国家3A级景区成功创建,永春门、凤城书院等古庆州历史再现工程完成收尾,配套基础设施建成投用。

2023年,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国家AAAAA级景区创建加快推进,庆州古城无动力乐园和知青文化体验中心建成运营,陇东分区纪念馆、县博物馆、民俗文化陈列馆完成装修布展并开馆,三八五旅旧址、鹅池洞石刻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招引河北鼎邦公司实施庆州记忆·文化苑项目,盘活运营凤城书院、永春门等景区景点。全年接待游客3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65%、41%。

75年风雨兼程,75年铸就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庆城县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聚焦“育动能、促增长、强县域”目标,牢牢扭住“两个支撑点”,持续做强“三园主战场”,纵深推进“四大攻坚战”,壮大提升“五条产业链”实现经济发展量质齐增、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庆城实践新篇章。

  记者:李云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