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快看】吾家吾国丨把400多个洞窟壁画整理成数十万字笔记!她带着敦煌舞走向世界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时间/2024-10-04 20:12:01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敦煌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优雅、端庄、磅礴、神秘……一呼一吸之间,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这是敦煌舞的魅力。这些曾仅仅停留于昏暗洞窟中的艺术宝藏,因为高金荣的赤诚热爱,在世人面前焕发新生。

时间倒回1979年,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问世,深受民族美学震撼的高金荣萌生出以舞蹈推广敦煌艺术的念头,往后23年间,她全心投入,用一个个壁画里优美造型串联出敦煌舞教学体系。

01

远赴西北

高金荣对敦煌艺术文化热烈的爱,总是让人忘记她是一个北京生、北京长的地道北京人。1951年,国家面向全国招收第一批舞蹈专业的学生,高金荣如愿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正式开启她的舞蹈人生。

那时学校常常会请来梅兰芳、程砚秋、韩世昌、白云生等等艺术大师进行座谈和讲座,启蒙着高金荣的舞蹈热爱。短暂而充实的专业学习很快结束,1952年,高金荣瞒着家人,她积极报名到祖国大西北,投身边远地区建设。

王宁:您当时有那么大的勇气,去西北那么远的地方,是因为什么?

高金荣:那时候很单纯,很真诚,没有任何杂念,我就是要进步。我就是要经过这个考验,我要做出实际的行动,就是这样一个想法。

02

舞从敦煌来

1979年,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问世,时任甘肃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的高金荣深受民族美学震撼,萌生出创立全新的教学体系,以舞蹈推广敦煌艺术的念头。为了将理想付诸实现,高金荣不仅向敦煌学家常书鸿借阅了102张宝贝底稿,更先后5次来到莫高窟,将400多个昏暗洞窟中的壁画整理成数十万字的个人笔记。

1980年,甘肃省艺术学校招收了第一批“敦煌舞班”的学生,高金荣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渐渐地创立起一套“以手势为研究重点,呼吸为风格核心”的教学体系。 6年后,“敦煌舞班”带着《敦煌舞基本动作训练》和组舞《敦煌梦幻》来到北大校园。 1988年,她作为全国唯一代表参加了第三届国际舞蹈节。 1991年舞蹈《千手观音》的雏形(《敦煌手姿》)诞生,不断修改完善。 1997年正式更名《千手观音》。高金荣从未停下带着敦煌舞走向世界的脚步。

王宁:所以在带着这个舞蹈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您遇到了什么?

高金荣:在美国演出完以后,他们跟着到兰州来,跟我们的文化系统说,你们敦煌舞的演出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这是别人给翻译出来的,就是这样两句话。

王宁:您在说这些细节的时候,您眼睛都还放着光呢。

高金荣:得到人家的赏识的时候,我觉得是最宽慰的。

03

沙漠红柳立

一边教授舞蹈,一边笔耕不辍,高金荣用23年时间,编写出《敦煌舞蹈》《敦煌舞教程》等等教材,中国敦煌舞教学体系终于建立完成。2024年8月21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花开敦煌·舞动千年》的活动现场,高金荣的学生们为我们带来了《反弹琵琶》《六臂飞天》《千手观音》等5部敦煌舞的表演。

而高金荣心里却有一个小小的遗憾——没有将创新之作《沙漠红柳》带到北京。《沙漠红柳》的舞姿依然是敦煌舞,但是题材却跳出了莫高窟,她认为,敦煌舞不应该仅仅限定在敦煌这个框架里,它应该能够表达更多的题材,更多的文化。

高金荣:敦煌的精神应该鼓舞我们前进,鼓舞我们互相支持,互相兼容。民族就是坚持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再就是创造,那没有创造就没有今天的教材。

王宁:开放,兼容,民族,创造。这是您心里的敦煌的精神?

高金荣:对。

  总策划丨王宁 李瑞 总编导丨沈公孚 总摄影丨杨帆 策划丨车黎 编导丨王雪莹 摄像丨吕斌斌 滕譞 刘晗 编辑丨丁俊彤 刘梓含 彭心怡 姚羽鹭 新媒体运营丨赵雪 视觉设计丨王刚 公一然 剪辑丨商俊泽 江昌隆 统筹丨邹利 阿力木斯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