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2023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较2021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兰白自创区地区生产总值556.3亿元,较2018年增长49%;“甘肃省绿色智慧公路创新联合体”通过验收;兰州高新区在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名中,位列全国第50名……
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我省依托深厚的科教资源持续建强平台载体、激发科技创新动力的不断探索,也是创新驱动科创成果在我省落地开花的生动写照,更是我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推进强科技行动的决心和信心。
揭榜挂帅 凭实绩论英雄
栽梧桐方可引金凤,搭高台才能唱大戏。
人才是创新的源头活水。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攻关组织,解决产业技术攻关组织过程中出现的科研攻关与成果应用脱节问题,我省实施了“揭榜挂帅”制度,把科研中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
近年来,平凉市科技局多措并举组织实施“揭榜挂帅”项目,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等系列务实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借鉴其他地区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平凉市科技揭榜挂帅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确保政策有规可循。
面对“卡脖子”技术需求征集常态化,着力“集聚、激活、撬动”创新资源,从解决当前产业发展迫切需求出发,围绕企业需求“寻榜”,常年开展短板技术需求(科技成果)征集工作,近两年共征集到短板技术(科技成果)190余项。
采取“征集一批、成熟一批、发布一批、对接一批”的组织方式,集聚全社会优势创新资源,开展产业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全力突破技术难题,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将“揭榜挂帅”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给予发榜方资金支持,市级财政科技资金按项目投资额的20%—40%予以补助,单个项目补助资金最高可达100万元。
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将绩效显著者纳入市科技局重点支持范围,对引进关键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或吸引、带动并永久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平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项目研究不仅要着眼于企业生产技术问题的解决,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还要站位行业发展,做好项目研发;同时,积累基础数据,为国家编制行业标准提供基础。
近日,来到河西走廊中段戈壁,一片片巨型“叶片”日夜旋转着。国网甘肃电科院技术人员正开展自同步电压源型风电机组响应特性及系统协调控制策略验证工作。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自同步电压源控制技术能够提高新能源设备的惯量响应、频率阻尼、弱电网电压构建支撑能力,使新能源机组具备常规电源的运行特性,实现新能源友好并网发电。这是“揭榜挂帅”项目“基于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自同步电压源型新能源发电关键技术”取得的新成果。
“我们是‘揭榜挂帅’的首批受益者。”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公司围绕甘肃高比例新能源“多装、多发、多弃”的困局提出相关需求,国网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华北电力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单位揭榜实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成果成功实现了自同步电压源型直驱风电机组的改造和示范运行,切实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率和消纳水平,增加新能源发电量上亿千瓦时。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制度,政府拨付和企业投资相结合,鼓励科研人才不断从“实验室”走上经济建设“主战场”,构建了“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不仅精准匹配解决了产业共性技术难题,持续开发的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也有效提升了企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
自2020年以来,甘肃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平台、重点企业”分批次组织实施多项“揭榜挂帅”项目,撬动企业自筹项目资金过亿元。
搭台唱戏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推介52项技术项目、举办26场技术对接活动、征集技术产品目录645项……走进兰州科技大市场科技创新服务大厅和成果交易展示厅,巨型屏幕上展示着兰州科技大市场旗下主要平台的科技服务成果。
兰州科技大市场作为全国第二家科技大市场,构建了线上导入、线下支撑的科技服务体系;开发了甘肃省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创新服务中心网络平台,包括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军民融合发展资源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和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评价)综合服务平台等功能子平台;集聚了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等科技创新服务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服务体系。
其中,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评价)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集科技资源数据、供需信息展示、供需智能匹配、成果流转储备、成果交易、专利开放许可等八大功能模块,面向社会公众、政府机构提供共享发布、决策分析、数据开放三大应用服务,可以即时满足科技成果供需两端快速检索查找、精准智能匹配、在线评估、撮合交易等多层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需求。
这是政府搭台、企业与科研工作者联袂唱戏的最佳诠释。从新能源领域到农业领域,从成果对接沙龙到技术经纪人培训……兰州科技大市场搭建的平台让企业得以及时发布技术需求,让科研工作者有更广阔的平台迅速发布科研成果。
从新材料领域到农业领域,从化工循环领域到装备制造领域……持续开展的系列沙龙活动,也为促进各领域学术交流、合作对接、成果展示转化搭建起桥梁。
陈玉坤是省科学院生物所的一名科研人员,在“2023年农业领域科技成果对接沙龙”上,她发布了有关“农牧废弃资源生物有机肥化研究与开发应用”成果,介绍了省科学院生物所与绿能农科、甘肃华瑞农业等企业合作的成果。
“参与了此次农业领域科技成果对接沙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科研信念,激发了我们的研究热情。”陈玉坤告诉记者,“这有助于让我省农业领域各位专家学者、金融机构、企业对我们的科研成果有更深入的了解,助力省科学院生物所的科技成果继续推广和应用。”
全省转化平台“一张网”、成果集聚“一张图”、技术服务“一个库”。为了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全覆盖通道,兰州科技大市场正在努力助推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为企业与科研院所牵线搭桥。
据介绍,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评价)综合服务平台自2023年7月24日启动上线至目前,累计发布科技成果91001项、技术需求1686项,专利技术57万余项,成果挂牌340项,达成交易319项,交易金额9874.35万元,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158人,注册用户4900余家,累计访问量超过92300次。
上门支招 为企业赋能添智
走进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机器轰隆隆作响,厂房里的员工有条不紊地忙着手里的工作。来自兰州理工大学的科技专员申莹莹正在同自己的学生探讨稀土贮氢合金领域的复杂概念和理论知识。
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低成本贮氢粉技术研发工作。申莹莹本、硕、博所学专业均为冶金工程,研究方向之一为贮氢合金,专业方向与稀土公司需求吻合。2022年12月担任甘肃省首批科技专员后,申莹莹对企业生产流程、产品性能、客户需求等深入了解,为企业提供准确的科技咨询和合理建议。
“校企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共同解决了稀土贮氢粉成本高、高温性能差的问题;我们共同申请课题、发表论文,双方合作十分愉快。”申莹莹告诉记者,她和她的团队所研发的产品已实现销售且盈利。
此外,申莹莹以自己和团队的研发产品为基础,与稀土公司联合申报白银市“揭榜挂帅”项目并获批,白银市资助50万元,企业配套570万元;稀土公司项目负责人申请并获批2023年甘肃省青年科技计划;以此项目产生的成果,荣获2023年甘肃省冶金有色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真是实践出真知!”申莹莹感慨道,“冶金工程专业对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冶金工艺流程和理论,都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体现。基础研究要在企业落地,就要将科技理论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不能闭门造车。”
人才沉下去,企业活起来。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严洁以科技专员的身份,加入了甘肃青宇新材料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开展粉末涂料固化剂研发销售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因市场竞争激烈、用户要求高而面临着各种挑战。
在严洁的帮助下,甘肃青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借助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前沿仪器设备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优化了公司粉末涂料的树脂、固化剂及其他助剂的常规检测手段,搭建了粉末涂料应用功能性检测平台,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实用的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严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学习检测技术,现在公司还为周边相关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业务也拓宽了。”甘肃青宇新材料有限公司质量部部长周军琴说。
选派科技专员的过程,被形象地称为“点将”。“点将”时,省科技厅首先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再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与高校院所对接,达到技术需求与科技供给再精准匹配科技专员。
兰州交通大学的吴永成也是第一批百名科技专员之一,因其研究方向正好与兰州安信铁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需求一致,于2022年10月正式入驻兰州安信铁路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轨道交通信号仿真培训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我省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当时,兰州安信铁路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做关于车站故障实训分析平台的项目。公司团队虽加班加点进行研讨,但系统中如何实现自动化人机交互实训这一技术难点迟迟难以破解。
“吴老师在关键时刻解决了我们的大麻烦。”兰州安信铁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锐说。
为了尽快攻破难关,吴永成带来了兰州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整个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研制开发了车站信号故障应急处置实训平台、车间级信号实训系统、高铁综合仿真实训系统等产品,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还为企业带来了720万元的收益。
一头连着高校院所的丰富科研资源,一头连着企业的现实服务需求,一头连着未来的广阔市场前景……科技专员入驻企业,通过助力企业技术攻关,既疏通了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又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走向广阔市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一池春水。
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省2022年8月出台的《甘肃省科技专员管理办法(试行)》。省科技厅选派合适的科技专员进驻企业,支持他们“带项目带技术”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办法》出台至今,我省面向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工等重点产业领域,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重点科技型企业为选派重点,不断加大科技专员选派力度。科技专员制度成效显著,企业好评如潮。如今,已有300多名科技专员活跃在陇原大地的工厂、车间,为企业解决更多的难题,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赋能添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