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马世年 ——陇上巨擘王符

来源/ 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 作者/ 时间/2024-10-05 10:21:06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完整演讲稿:

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丝路大讲堂的讲者马世年。我演讲的题目是《陇上巨擘王符》。

王符是甘肃古代首屈一指的大思想家,今天我想带领大家走近王符,走近他的思想巨著《潜夫论》。范晔在著《后汉书》的时候,专门给王符做传,实际上表明历史学家对于王符的重要性的一个认识。

王符现在看来他很早就好学,而且有节操,品节志向都非常的高,王符和马融、崔瑗、张衡这样的一些人物交往,可以想见王符在当时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本质来说(王符)是无外家,我觉得这个无外家,很可能是讲在东汉那个时期,社会很乱,动荡的时候,很可能,他的母亲就是逃荒、逃难到这地方来,所以不知道外家在哪里。那么王符因为外家不知在哪里,所以为乡人所轻。和帝、安帝之后,相互都要交游,相互举荐推引。但是王符的个性非常的耿直孤傲,不同于流俗,因此一直没有出仕。

说有一位度辽将军叫皇甫规,他在担任度辽将军的时候,主要是在平定西羌叛乱的时候,做了很大的工作。他晚年解职归田以后,回到了他的老家安定。这时候乡人拜谒他的,有一个乡人是花钱给自己买了一个雁门太守这样的官职的人,后来也解职回家。他想去拜访皇甫规,结果皇甫规理都不理。过了一会儿说王符也来拜见,皇甫规一听王符来了,非常的重视,立马就起身,而且衣不及带,鞋子也穿不好,赶紧就跑出去迎接。因为王符的年龄比皇甫规应该大一些,(皇甫规)拉着王符的手,搀扶着王符,然后就进来相见极欢。后来别人去讲说你看有两千石官职的那样一个雁门太守都赶不上一个布衣的王符。

范晔这地方讲,“言书生道义之为贵也”。他讲这个书生道义是最为高贵的,王符身上所体现出的就是这样一种书生道义。范晔讲说王符因为被世俗流俗所轻,所以不能够升进。这时候他就志意蕴愤,他隐居起来专门写书,写了三十几篇用来批判当时社会的这样一个失误、毛病。

王符的思想主张,思想体系在基本主张方面总结为四点,有四大主张,批判精神有三种批判,情感色彩有两重感叹,而认识视角是一种视角。

王符特别重视学问,强调学习。《潜夫论》的第一篇就叫《赞学》,他讲天地开始,最终的归宿一定是学问,所以这样一种强调,我觉得在今天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他要在这个时代要立于前沿立于不败,他一定要不断的去学习,这是亘古不变的基本的真理。所以他讲尽管有至圣就是至圣先师这样的人物,但是他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尽管有特别突出的天才,他也不是生而知之的,都是要学的。他实际上是延续了先秦诸子的一个传统,先秦诸子的传统就是对于勉学,对于一个人学问学习的劝勉。

我们还看到韩愈在他的《进学解》当中,他有两句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但是我们追溯它的源头,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话其实和《潜夫论》是有关系的。在《赞学》当中王符就说“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可以看出韩愈对王符的思想的一种接受。

《潜夫论》的的确确儒家的思想体现得非常的充分,它讲求道德,主张仁义,希望德治。所以他讲一个人他的“德义不彰,节志不立,申道不明,行多不善”这是他的耻辱。大家看这不就是儒家所讲到的君子之耻吗?所以这种思想完全体现出王符的儒家的这种主张。同时因为“重德”他也强调“尚贤”就是要希望能够举贤用贤。

王符他说“国以贤兴”一个国家,它是由贤才,由贤人来把它推动,让它兴盛起来的。同时他强烈的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所以他对于贤才的企慕,对于贤才的这样一种感叹,我们可以看贯穿着整个《潜夫论》著作当中,所以他就希望能够把贤才选拔出来,怎么来选拔这些贤才呢?王符认为说我们不能跟风随影的去选拔。

他讲了一个故事很有意思的故事,说是掌管打猎的司原,有一天晚上举着火把打猎,他可能追逐麋鹿之类的东西,大家灯火通明,然后人声喧哗,突然听见西边也有人在喊着,好像也在追赶什么,于是两家合到一起。西边那边的一群人,他在追赶一头猪,这头猪身上沾满了白灰。结果司原一看白色的东西,他以为是什么祥瑞,珍奇的异兽,所以就非常的珍惜,把猪就养回去,当做他的一个祥瑞,把它还养起来。猪也是哼哼唧唧、扭捏作态,自己卖萌,特别可爱。结果过了一段时间突然狂风暴雨大作,暴雨下来之后把猪身上的白色的灰全部给洗掉了,露出了它的本来的面目。雷声把它吓得吱吱乱叫,它本来的声音也显现出来了,这哪里是什么珍奇异兽,分明就是一只家养的公猪。

王符用这个寓言来批评,人们在选贤的时候只是随声逐响。他说“一犬吠行,百犬吠声”一只狗叫的时候可能是看见人了,一百只狗叫的时候,那只是跟着声音去一窝蜂就走了,他对这种是极为批判的。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问魏征说:“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个话是魏征自己原创的,我们看不是,在《潜夫论》的《明暗》这一篇里面,王符明确的讲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意思是君主只有广泛的听取众人的意见,这才是明智的圣明的。而如果他偏听、偏信,就是愚暗的、昏昧的。

王符是崇尚儒家的德治,崇尚道德、仁义的。但是在他的思想当中,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他的过人之处是把《商君书》、《韩非子》这样的里面的一些法家的思想,他结合在他的著作当中去。所以儒、法并举,德、法兼重。他特别提出“严刑峻法”是针对东汉社会弊端的最好的办法。

如果给一个人的奖赏,如果不够丰厚,那么善行就得不到弘扬。同样对一个人的惩罚如果不够严重,恶行就不足以被惩处。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话之后,这不就是《韩非子》里面所讲到的“信赏必罚”吗?所以王符所讲以“厚赏来劝善,以重罚来惩恶”,今天依然是有它的意义的。我们不能说奖励的时候说给你个荣誉奖,荣誉奖可能给了等于不给,同样罚的时候说来自罚酒三杯,这样的惩罚又有什么意义?

王符的重民的思想继承了先秦诸子,尤其是孟子所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一个思想,他说“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你看这个最根本的就是以人民作为基本,这种重民的思想,民本的思想几千年来是我们的政治传统当中特别优秀的方面。

和重民相关,王符对于当时的边疆治理的问题,他也给予了非常深切的关注。在公元107年,西羌之地因为不愿意被迫被逼去进攻西域,所以发生了叛乱。西羌叛乱前后延续12年之久,对当时边地的百姓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创伤。金城郡、安定郡、北地郡,这些地方的民众被迫内迁,而且前后曾经内迁过两次,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见识浅薄的人就提出来说,把边地、穷乡僻壤那个地方要它干什么?我们把它放弃了不就行了吗?对这样的弃边之论,王符给予了坚决的批判。他说“地不可无边,无边亡国”。一个国家,国土是不可能没有边疆,没有边界,就意味着要亡国了。然后他举例子说,如果凉州被攻陷,长安地区就成为了边界,如果长安地区被攻陷,那么就只能以现在三门峡灵宝黄河以南的这地方作为边界,如果弘农被攻破、攻陷,那么就只能以国都洛阳作为边界了。这样推演下去就是到东海边上它还有个边,所以国家一定不能弃边,这样的见解见识,的的确确是非常的高迈超群的。

《四库全书总目》当中评价王符的这段话说是灼然明论,这是非常鲜明的清晰的观点。“可以作为弃边之议的人,作为他们的一面镜子来看。

他的思想当中批判精神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弊乱之政”,一个是“浇薄之俗”,一个是“贪枉之吏”。那么简单的说,批判到了东汉后期的混乱的昏暗的政治,败坏的风俗,也批判到了东汉后期贪腐的官吏,这种批判的精神是非常的深刻的。

王符这个人他看问题的时候,他不光是批判社会的这种弊端,同时他也给这个社会提出积极救治的办法。就好像一个医生不但给你诊断出病因,同时还开出了药方,我一直说王符是一个直面东汉的末世的重症顽疾的一个医者。

我曾经把《潜夫论》和《荀子》和《韩非子》放在一起来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来《荀子》是绵密老成、博学持重的“师者之文”。《韩非子》是犀利峭拔、鞭辟入里的“吏者之文”,而《潜夫论》则是冷峻深刻、洞悉弊病的“医者之文”。王符他是一个冷峻的医者,同时他给这个社会也充满着一片医者仁心。

韩愈曾经称赞王符,他做《后汉三贤赞》,他把王充、王符和仲长统并称为后汉的三贤或者东汉三杰。他讲王符的时候说,“王符节信,安定临泾,好学有志,乡人所轻,愤世著论,潜夫是名,不仕终家,吁嗟先生。”王符在韩愈那里引起了千年的共鸣。

《潜夫论》这本书,《四库全书总目》还评价说,他对于整个国家的体制看得很透,有点像类似于仲长统的《昌言》,但是它又看得更透彻。它在辨别是非方面有点类似于王充的《论衡》,但是它又是纯正过之,它又显得非常的醇厚,刘熙载在《艺概·文概》当中说,“《潜夫论》醇厚,略近董广川”。大家看大家都讲到了《潜夫论》是醇厚,就是说他思想的纯正、浑厚,说他略近董广川,有点像董仲舒的著作,这样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

我们觉得把《潜夫论》和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书,包括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先秦子书放在一起,它也毫不逊色。那么王符他的《潜夫论》实际上也是对先秦子书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王符故里的潜夫山和潜夫祠之所在,王符身处在西北的边地,他并没有成为一个重要的或者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但是他却成为一个非常杰出的政论家,这样的一个人我们今天看来,我们觉得无比的自豪。潜伏祠、潜夫山今天是不断地被我们所拜谒,我们所重视。清代有个人叫张延福,他写《重修潜夫祠记》的时候,他说王符的潜夫祠和严子陵的钓台,以及诸葛亮的草芦,可以先后增辉,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学者大学者他的影响。

我们的演讲做一个小结。我想有三句话,第一,王符是汉代第一流的大学者,也是中国古代第一流的大思想家。这个话我想这样说出来是毫不为过的。

第二王符是甘肃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标志着陇右思想学术的高峰。我前面讲到王符作为甘肃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实际上也是一面旗帜,是我们的一个名片,他标志着整个甘肃古代学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第三,《潜夫论》是两汉子书的代表性的著作,《潜夫论》它继承了先秦诸子的子书精神,我认为可以和《荀子》和《韩非子》这样的书,并肩、并列毫不逊色。

那么作为两汉子书的代表,《潜夫论》它也是我们传统的经典。我们今天要讲经典的学习,《潜夫论》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典。

  我觉得对于王符的宣讲,对于《潜夫论》的一个推介,是我们作为陇上的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必要把我们这样伟大的学者不断的推向世界。好,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