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沿着边境看中国】甘肃肃北:马鬃山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雷雅妮
10月1日上午8时,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在马鬃山镇政府升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生活在这块边地的人民,为祖国母亲送上最真挚的生日祝福。
作为甘肃省唯一的边防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守望着祖国西北偏北的国门。
打开中国地图,14条总长约2.2万公里的国境线中,这段位于甘肃省域西北角的边境线跨度最短,全长不足66公里。
9月23日,“学习强国”平台《沿着边境看中国》系列融媒体报道活动正式启动。新甘肃客户端记者走进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肃北县”),实地探访边疆人民的真实生活,见证民族团结、兴边富民的生动景象。
祁连山下绿水青山常在
肃北县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天然草场7700多万亩,游牧是当地人谋生的主要方式。其中,盐池湾乡就是典型以纯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蒙古族聚居区和边远乡镇。
纳仁郭勒村牧民闯江从出生起,记忆中尽是青青草原,全家都以放牧为生,保留着蒙古族人民最原始的游牧生活方式。
最近几个月,闯江的牧养工作有了新变化:家中羊的数量由1000多头控制在500头左右,羊体内全部植入芯片。
对于自家的羊越养越少,闯江说:“这倒是件好事!”原来,常年、过度的牧养使牲畜数量远超草地承载能力,盐池湾乡的草原生态逐渐亮起黄灯:草场退化、沙化、盐渍化比例上升,土壤营养状况下降等问题显露。
为避免生态系统进一步破坏,近年来,肃北县严格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引导广大牧民科学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对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天然草原实行禁牧封育。同时,积极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从2011年起,先后发放牧农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约12亿元,受益牧农户2000多户6000余人。
闯江一家便是实打实的受益者。
闯江告诉记者,他们牧民每人都配有一台手持机,羊群都佩戴了智能项圈、体内植有芯片,配合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了全程化、数字化在线养羊,真正通过技术实现了科学放牧。政府还统一收购植入芯片的羊只,让他们的羊走出大山,走上大城市的餐桌,帮助牧民增收致富,解决了羊群销售难的问题。
因草原而起,也要因草原而兴。为构建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确保祁连山下绿水青山常在,肃北县盐池湾乡积极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有效路径,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完成人工种草0.56万亩、草原生态修复4万亩,有害生物防治20万亩。
同时,紧抓祁连山生态保护与荒漠化治理,完成人工种草1.27万亩,草原改良100万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8.2万亩。全县7000多万亩天然草场植被大面积恢复,植被覆盖率已由过去的18.5%提高到现在的24.9%,荒漠化草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实施,让盐池湾片区的天然牧草场逐渐得以恢复和改善。
落在实处的民生工程
在阿斯巴依尔老人的相册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的是肃北县与马鬃山镇的变迁。
“我在这里长大、结婚、生子、工作。以前交通不方便,春季草场到镇上50多公里,靠骆驼搬家,早上六七点出发,到了都快晚上七八点了。”肃北县马鬃山镇居民阿斯巴依尔回忆着年轻时的辛苦。
20世纪初,“基础设施差”像一道隐形的网,困住了马鬃山镇居民群众生存的手脚,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功能较弱、电网输送能力低、通信设备短缺等问题,让马鬃山镇发展缓慢。
2021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下发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城镇名单并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的通知》,将马鬃山镇正式列入国家第一批“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单位,马鬃山镇的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通信、路网、供水、供电等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逐渐替代了昔日的荒凉,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从以前仅有的G215道路到现在辖区内三横三纵、分布至各个产业片区各村组的产业路;从前一进镇就没信号,现在每年都有30到50个信号基站的指标分布在马鬃山镇,逐步实现全镇信号全覆盖;从瓜州县双塔水库成功引入水源到马鬃山镇,举全县之力完成马鬃山供水工程……
一系列民生工程从图纸变为现实,肃北县马鬃山镇也在与祖国共成长的道路上续写着曾经丝绸之路的辉煌。
厚植营商“沃土” 强壮工业“筋骨”
“现场签约项目3个,签约资金37.1亿元,项目涉及新能源、矿产品开发、通道物流等产业。”这是今年7月举办的第三十届兰洽会上,肃北县招商引资取得的亮眼成绩。
肃北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全县坚持采“黑金”不忘建“绿矿”,在规范煤炭产业生产的同时,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发展,扩大风光电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目前,已入驻新能源企业11家,装机总容量243万千瓦,区域内建成投用330变电站2个。截至今年6月,新能源年发电量18.95亿千瓦时,完成工业产值2.84亿元。
近年来,秉持“强县域首先强工业”思路,依托自身资源禀赋,肃北县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着力推进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煤炭、清洁能源五大产业建设,全面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前6个月,肃北县组织专班带队外出招商35次,对接拜访企业105户;全县各部门单位联系对接企业241户,摸排项目线索151条,邀请109户企业来肃北实地考察。新引进广汇明水综合能源物流基地项目、河西走廊双峰驼现代产业园建设项目、中疆物流公铁联运物流园项目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为肃北县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产业转型注入了全新动能。
将民族团结之花绣在心间
从8岁跟着奶奶学习蒙古族刺绣开始,娜仁其其格已经研习制作肃北蒙古族服饰57年了,最熟悉的刺绣便是“夏格拉绣”。
她说,这是肃北蒙古族独有的绣法,也是一针一线将民族团结刻在心间的最好方式。
世世代代生长于雪山下、草原上,这片土地赋予肃北蒙古族人民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既是马背民族的真实生活写照,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刻印记。
娜仁其其格是肃北蒙古族服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她告诉记者,肃北蒙古族服饰又称为雪山蒙古族服饰,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审美,衣服作为人们日常穿搭,最能体现民族风情和文化。
与只绣于女士服饰上的“彩虹绣”不同,“夏格拉绣”是肃北蒙古族男女服饰中必会出现的花纹,分为3股、5股和9股绣,更有着十分重要的寓意:民族团结,簇拥而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保护。娜仁其其格一直在努力开设非遗传承课,手把手教授夏格拉绕针技艺,希望更多绣娘学会这门手艺,将民族团结绣在每个边疆人民的心间。
她的想法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年来,肃北县积极开设蒙古族传统刺绣培训班,邀请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吸引了大批手工爱好者加入其中,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游牧民族的多彩文明结晶。
同时,随着2024年“村BA”球王争霸赛、第二届甘青新蒙“四省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篮球赛、肃北县那达慕活动、乌兰牧骑文化惠民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以“民族团结+文旅融合”为发展思路,肃北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生动展示了肃北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民族团结良好精神风貌。
在甘肃,肃北县60余公里的边防线守护着一方水土,保障着家国平安;放眼全国,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边疆地区亦是展现国家实力和形象的窗口。勤劳勇敢的肃北人民,正如他们钟爱的萨日朗花一样,将自己的生活,经营得美好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