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龙》杂志:兰州——大河之魂在黄河之都

来源/ 龙杂志 作者/ 时间/2024-10-08 16:08:03

原标题:《龙》杂志:兰州——大河之魂在黄河之都

序 言

“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习近平总书记有赞扬也有期望。带着对甘肃人民的厚爱和对甘肃发展的关心,2024年9月11日下午,总书记再次来到兰州黄河岸边、中山桥上,了解当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情况,同正在黄河岸边休闲旅游的市民、游客亲切交流。强调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久久为功,一年一年推、一年一年抓落实,大保护是大发展的前提。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

2024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兰州市,了解甘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情况。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精神力量,甘肃兰州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甘肃见行动、兰州见实效、人民见创造,久久为功之力变得更强更好。

古老的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摇篮和发祥地。正是因为黄河灿烂的文明,才让兰州成为黄河明珠、丝路重镇、山水名城、水车之都、桥梁之都。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兰州开创黄河治理新局面,努力建设水清岸绿景美惠民的幸福河。让黄河流域的文化成就,融入现实生活,让群众可感可及。兰州成为黄河流域最美的地方,初步呈现出现代化都市风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人们的自觉。

黄河问兰州,对兰州这座城市,你最深的记忆是什么?我的答案是:“生活!”之所以是兰州,是因为这座城市有黄河带来的生存生活,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创造的一切。人,才是丈量城市的尺度。关怀和尊重人,是从对人的态度开始的,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放在优先位置,让黄河安澜无恙、百姓安居乐业。

在兰州你能明显感受到,对待河流的态度,标志人们文明的程度。不论是各级领导,还是市民群众,对黄河文化,生活内容与人生意义充满了热情。他们非常重视保护好黄河,通过丰富健康的人生活动,让市民体验享受人生的意义。人与自然和谐互动内容本身,就是对人生意义的诠释。兰州人每天在做什么,有哪些活动,都会客观的展示在黄河两岸。生活内容的人生意义,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社会问题,在兰州有最新鲜的感受力和深度的叙事。

第一章  偎依黄河成就兰州

世界上几乎所有以美著称的城市,都偎依着一条河流。兰州,一条大河穿城而过,与这个城市朝夕相伴着,也可以说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所有人朝夕相伴着。这也是兰州最值得骄傲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有些是祖祖辈辈的族群根亲,更多的是全国各地迁入的移民,拥抱黄河,参与“黄河大合唱”,他们都是最幸运的人。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融。让这座城市以其包容性极强气氛著称,兼收并蓄的中华文明虚怀若谷,以博大的胸襟接纳了众多的外来文化碰撞融合,提升彼此,交融出城市的文明,展现出现代黄河城市独特的创造。

自幼在黄河边长大,对这条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感。七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在这座城市每天来来回回,每天都能看到黄河。在岁月的痕迹中享受着一城山色半城河。走近黄河,靠近河流,每天都有崭新的声音,给我力量。

黄河之水天上来。追溯源头,可以顺着上游找到最远的那一泓清清的泉水,黄河生命的起点,有大片的湖泊、水塘、沼泽和湿地,从源头出来,水源旺盛,一路汇聚百溪壮大自己,顺着地势,先掉头急转向西去滋养高原绿洲,成就了九曲黄河第一湾的壮观,又折回拐了个大湾,入甘肃境,进兰州城。

我们不可轻视黄河流过兰州。兰州古称金城,取“金城汤池”之意,史载“河西雄郡,金城为最”。万里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蜿蜒5464公里,在上游穿山绕谷,借势黄河三峡秀丽山水,从联通四域,襟带万里的金城穿过。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黄河给兰州留下了最难得的地理风水气象,兰州成为黄河唯一穿过的城市,有天门地户,藏龙卧虎;有小峡大峡,神秘奇观;有最厚黄土,疯神捏造。带给兰州滚滚奔流的源头活水,孕育出灿烂文明,也就形成了兰州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源流。

黄河干流在陇上913公里,流入兰州150.7公里,河岸两侧群山苍茫,黄河被两山如日月相夹,既有风景也有风情。西北高东南低吐浊纳新,柴家台天门宝地,桑园峡地户聚气;来水开广去水狭窄,存水生态近水舒畅。滋养了河谷地区的线性城市,造福百姓。

黄河慈恩与兰州,经过时没有咆哮怒吼,平静、明媚、温柔,犹如灵魂舞者,广袖轻舒、彩练回旋,随缘漂流、吉庆吉祥。更有两山对景陪衬,大河中流,如同南北虎踞,龙游其间;又如翡翠铺衬,锦带串珠;有一种柔美静谧的感觉。让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让岁月在这里留住了模样。到处都有与黄河情感连接的地方,可带着孩子下到河滩互动体验,零距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自由。百里长的几十个公园,全部是免费游玩,稀疏平常的日子,过的自由、幸福、悠闲。

你知道吗?为什么兰州的黄河,河岸线形视觉效果非常漂亮,河水流淌的声音特别舒畅。让我告诉你:在构成城市特色面貌的要素中,兰州黄河有不可代替的特点。其线型,其流量,其景观,其作用都远远大于国内其他河流对于城市的比重。兰州黄河有着适宜的视觉尺度。眼睛是视觉的窗口,从有关视觉尺度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最适合人眼大量信息处理的距离是300米。兰州市区的黄河水面宽度大致在300到500米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有最好的自然造床流量。这为观赏黄河两岸的景观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尺度。行人在眺望河对岸时,大小各色建筑尽收眼底。感觉上有开阔的视觉空间;整体上有延伸的视觉长廊;对景上黄河两岸相互呼应;借景上南北两山供捧奉和,构成了一幅积水连山胜画中的壮丽景象。这就是为什么兰州黄河离我们最近,和我们最亲的恩惠所在。

兰州的黄河,历史的选择!最绝美的是,不同季节有不同颜色。如果说夏日里的黄河才叫做真正的黄河,冬天的黄河全无黄的踪影,虽比不上清亮幽绿的河流,却也是清爽得令人难以置信。河水流过色质也流过,有夏天的浑黄,也有冬天的绿蓝;旋律流过声音也流过,有情调的相间,也有浪漫的相接;温柔流过激荡也流过,有纯净的正气,也有唯美的流形。引领我们,走向那种交响蕴蓄的大合唱。

多年前,我在白塔山西峰兰州碑林,发现了眺望黄河,眺望这座城市的最佳视点:草圣阁。时人隔河相望,称之为兰州黄鹤楼。可以听河声、望塔影、观大桥、想诗和远方。若登阁远远向西望去,水天一色,黄河似从天上倾泻,一贯而下在峡谷中徜徉。再回头向东眺望,壮美的自然物象,给我激动和联想。此后,我浸透了爱大河的欲望,时间长了就想站在草圣阁上,独自一人欣赏,看你倾泻流淌绵延不绝,让我通泰舒畅。此处之妙,不仅在居高临下,极目金城,还由于视野之开阔使观者能看到兰州城区几乎所有的黄河上造型各异的桥梁。据统计,黄河兰州段有永久性桥梁24座,兰州市区内也有10座黄河大桥,平均每4公里就有一座桥。据说,一个大河穿越而过的城市桥的多少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有人曾感叹在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塞纳河上的桥就可以感受巴黎的繁华,兰州何不是如此呢?

黄河是兰州人民的生命,穿行于天地之间,流淌间,将河源的气息,留给了兰州;将自己的信仰、希望和创造交给了兰州;然后一去不复返渎流入大海。

 第二章  黄河文化光耀兰州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一座城市能够延续和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城市文化的延续。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资源,应成为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从黄河文化在甘肃的视角来看,河陇文化是最独具特色的一渊。我十分赞同范鹏教授对甘肃文化研究的“三头”观点。是说“甘肃文化以伏羲文化为源头、以敦煌文化为龙头、以兰州文化为重头可以统称'河陇文化'。河陇文化是黄河流域的地域文化之一。在兰州集中体现出甘肃文化源头的气息,龙头的气场和重头的气势。”正如,王立仁先生写的《金城文化——河陇文化的兰州视角》所说,兰州文化是“河陇文化的中心舞台”。这些很有责任的深入研究,黄河文化在甘肃的地位和作用给后代们“讲明白、说清楚”,才能“用清楚”。就如范鹏教授所讲:“河陇文化是黄河文化中精神渊源最久远、开放胸怀最博大,共同体意识最强烈、民族融合最丰富、吸收外来文化最积极、综合创新最有效、艺术审美最吸引人的一支。河陇文化既可以从地域构成上理解为'河西陇右文化',也可以从其内在本质上解释为'黄河文化在陇原'。”

黄河文化在甘肃有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远古特色,不同于其他任何地方的个性特点。甘青宁黄河源上游孕育出的河陇文化、河湟文化、河套文化,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出黄河流域的灿烂文明。在距离兰州一百多公里的黄河高原平湖峡口的炳灵寺石窟,有一幅罕见的对联:“天地人万法归一,儒释道三教合一,上善若水。”这幅对联表达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宇宙、人生和道德的最高追求和理解。强调了万物之间的联系和统一,也是对整个社会和谐共处的一种期望‌。这其实就是黄河文化的境界与气势。

兰州是享誉遐迩的黄河文化之都。黄河九曲通佳气,西域咽喉在此间。历史上就是华夏各民族你来我往和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地缘重要节点。金城河关,战略交汇;临河建城,华夏重镇;皋兰耸翠,万里金汤;节制三秦,怀柔西域;钟灵毓秀,豪杰文化。是一座城市与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烟火气息和江湖味道的亲吻。也带着一份独特的尘世繁华和山水古典审美,凝聚着人们的祝福与心愿。

兰州人民在驾驭和认识水力方面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干。早在明代以前,先民就创造了水车,由此开拓了灌溉两岸万亩良田的历史。在雷滩河上的水磨沟有数百台水磨,人们运用水力来磨面。在兰州的黄河边,仍有16架水车,依恋着心中那一片涛声,在转动中生动地讲述着四百多年前兰州人的生活。独特的水车文化,让兰州赢得了水车之都的美誉。

如今,兰州有识之士们要用科学原理,利用黄河水位落差,巧引黄河水自流联渠成网润兰州,成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现代化城市。一场造福人民更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水系网建设正在孕育。升华黄河文化在精神面层的生产和生活高质量,引导人们从黄河文化到幸福黄河,是时代赋予兰州人民的责任。

城市需要完整的文化记忆,更需要鲜明的文明标识。沿着黄河岸边,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活力和谐共处的城市。我们曾经在深厚的历史文化中自由徜徉,感触先人的思想脉搏,在快速变化的今天,兰州人民因为有黄河在身边,才能将它们更好地整体保护传承下去。也正是有了黄河,游人在兰州,也能看到历史留给城市的印迹。现代兰州人深刻地把握和阐释、呈现了兰州的文化记忆,一尊黄河母亲雕像奠定了兰州黄河之都的地位。

兰州的景观是有文化灵魂的。沿着黄河可见的白塔、铁桥、水车、羊皮筏子、碑林、龙源、彩陶......传达传统文化意境,具有很强的历史感。黄河文化与古景和新景在黄河两岸交汇,形成了这座没有篱墙的开放性公园,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绿色长廊,以新的文化功能,让其完全融入市民生活。当你在此屏息眺望,你能真实的感受到这座号称丝绸之路重镇,黄河明珠的璀璨壮丽!在这里,振兴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人们的审美品位也在不断提高。

兰州用大视觉文化观提升城市的美学品级。用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视线建构产物。通过艺术、文化、文学综合学科的角度来进行挖掘,为兰州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一个多学科的叙事。比如,发现山水城的美学价值,创建了“百里黄河风情线”,获得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受黄河的养育,兰州人创新创造文化的生命力很强,涌现出一批沉实厚重、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比如,在国内影响很大的《读者》杂志,还有享誉世界的舞剧《丝路花雨》《西出阳关》《大梦敦煌》等等,是代表了文化高度的重要标志。

兰州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有一批文化景群杰作的城市。爱好艺术的园林人,在园林文化品位方面用足了心思,景观之趣,频见风范。黄河母亲、河口古镇、兰州老街、湿地公园、近水广场、亲水平台、生命之源、水车博览园、黄河铁桥、白塔山、五泉山、三台阁、体育公园、龙源、碑林、文溯阁、皋兰文庙、金城关文化风情区、黄河音乐喷泉、水墨丹霞……各个文化环境景群,构成了黄河两岸城市最美的风景图。一个个景区与长长的绿带连接,一处处场景与欢乐热闹相伴,有温柔韵味的河声,还有轻拂惬意的河风,更有人流才是最好的景色,从清晨到夜晚延续着黄河城市传统河岸的浓厚气息和独特文化。

在这些景点里,你能品读兰州城市的底蕴;在这些景点里,你能扬起情感思悟的风帆;在这些景点里,你可以从中领略黄河风情线的壮观风貌。白塔山,金山寺,金城关乃兰州最原始的正宗全景。如今,兰州的美更显内敛含蓄,在流淌中你可看到生命之源中的精神家园。

夜色里的黄河兰州,别有一番韵味,让兰州有了最清晰的模样。落日余晖下,在那一幕霞光里,走入黄河边,兰州的每一处都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能提升你对旅游景点场景现实体验的极好水平。这些入夜的霞光晕染、河水金光瞬间或许会成为你的人生记忆!黄河风情是水流、风拂、更是心动。河风徐徐吹拂,人们夜游黄河悠闲惬意,在黄河风情线上赏夜景是每一位旅人心中的月光,梦中的远方从这里开始。黄河的船上游客欣赏着被称为曼哈顿的不夜城,会一直被美景感染,被快乐源泉,收藏所有美好,遇见全新的自己。

感受余霞散成绮,可以看到动与静的三个情景,静的是山峦和一幢接着一幢的高楼,快的是黄河水奔流不息和河面上游艇,慢的是变幻中绝对温柔的晚霞和缓慢欣赏的人流。成了一天中最慢,有点闲,有点懒的时候。这一切,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天地人河最美的画面。这一静一慢一快,将大自然的魅力,黄河的雄浑与柔情完美地烘托出来了,让心灵在这绝美风光中沉醉。

感受黄河生态的健康脉动,接一接贴近自然生活的黄土地气。如同你发现了新大陆!生活在这里,就不想离开。让很多游客没想到,兰州的须臾停留激起了心中的层层涟漪,“我被兰州圈粉了。兰州人民是松弛的,幸福感极高的。”

  第三章  黄河文明升华兰州

黄河文明的发展对偎依着一条大河的兰州,最值得自豪。在升华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历史沉淀中让兰州情感满满,光荣更多。兰州给我们的启示,是个追求美的城市,为生活在其中的人创造一切,也是个长精神、难得放松的城市。围绕黄河生态建设所做的一切都与生活有关,与文化有关,与美好相连。

在人类思想长河里穿行的美的规律,在兰州黄河风情线上都有光芒放射。美即自然,美即生活,美即和谐,美即个性,诗意地栖居,这正是现在的兰州。生活内容的人生意义,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社会问题,在兰州有着精彩而深刻的故事。

兰州下大力建设高质量黄河生态环境,塑造黄河文明新形象,实现黄河安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精心打造动与静的山水画卷的同时,也在尽情享受着山水之乐。不但唤醒了兰州人的绿色生态自觉,同时,也使兰州找准了自己与黄河共生共存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还是经过自身的努力,从一个经济落后、环境恶劣的城市到一个生态黄河、绿色兰州、人文兰州、特色文化的城市并欣欣然发展起来。这是从历史和实践中走来,发现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正确方向。绿色生态建设,彻底改变了困扰兰州多年的负面影响。

黄河风情线带给人们日常的平凡生活,但呈现出来的是诗与远方!这是兰州人最高配的活法。它能让你沉浸在诗意的遐想中,也带着你一起流向大海。兰州,在母亲的怀抱,有家的归属感。永远有黄河,流淌在中央;永远有烟火,滋润着生活。

以人为本,极大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生态建设,极大地激发了兰州人创造生活的热情。住在黄河穿过的城市里,得以亲近黄河滋养包容万物的胸襟。人文关怀,成为兰州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

黄河风情线建设初期的园林绿化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扩张态势。园林工人们说,现在一年干的活比以前几十年加起来干的还多。正如老百姓说的,西部大开发以来兰州变化最大的是生态环境。

在兰州这样一个内陆干旱城市搞园林绿化建设,既有很大的难度,也有很多的压力。然而,兰州却横下一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比如连接市区与雁滩的体育公园占地120亩。如果不是搞绿化,而是用来搞开发,仅土地使用权拍卖,政府少说也能拿到三四个亿。曾有客商看中想建“黄河明珠”项目。但现在的事实是,政府不但没有将这块濒临黄河的水景宝地卖出去,反而“挤”出2000万元,把这片地建成了完全开放的、全民共享的、全天免费的娱乐健身场所。

黄河风情线的建设,重构了黄河与兰州的自然和谐,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将过去落后的北岸和南岸真正的溶为一体。惬意的生活新业态,焕发出黄河两岸共融的生机与繁荣。在黄河兰州段上,修建了数量众多的桥梁,不仅沟通了南北两岸,也成为了城市的景观亮点‌,更是老百姓获得的最好礼物。从此黄河与兰州的关系变的更加亲密无间。

我们从清代黄河兰州浮桥图可以看到兰州城垣形势、名山名刹、黄河水车、铁索浮桥以及皮筏竞奔、舟车川流的生活景象。令人惊叹的是,承载着黄河文化的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如今连续性发展,更有创新性,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更显示出黄河兰州,生活真好的长盛不衰。

在兰州,你能学会感悟“且停且忘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走进黄河,添添精神,解解忧愁,对着流淌的河水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已成为每个兰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心疗愈的方法。是普通人可触可感的精神体验,是真正快乐幸福的生活实景。

我常常走在河边,看河水流淌,哗哗的流水声是兰州最动听的空间语言。坐在黄河边看黄河独属于兰州人的浪漫,总有一种磅礴激昂与和谐共生的力量,感应瞬间而至。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名利,兰州人自强、宽厚、包容、谦卑的品德,就像黄河水的品性一样,奔腾奋进、从善如流。人生需要的境界,在黄河边都能解开,黄河流过城市,有平缓处,有激流处,不管是什么状态,都要流过去流走了,这是人生向往的境界。水的流淌,把人的生命带向远方,是一种特别神的想象,让你变得伟大,变得勇敢,变得精神生活富足。这就是兰州人稳定、有力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情趣。

珍惜黄河穿城的自然地理,珍惜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纽带的人文地理,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黄河城市,一辈子都想细品的“有一种兰州的生活”。在他们的故事里,你能感受到岁月的延续和生活的真谛,回归到那个朴实而和顺的黄河岸边。

黄河给了兰州最慷慨的精气神,让人们内心丰盈的生活,过好自己的日子,从不排外。兰州有56个民族,有全国所有省籍的移民,不同的族群各自精彩,但又相互包容。共同扩展了我们每一次眺望世界的深度和广度。穿过黄河两岸最美的风景,看到生命之源的虔诚与神圣,兰州人很感恩、很满足,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里是一片天地河人,美美与共的景象。

  第四章  优秀文化传承兰州

一座城市,一种情怀。兰州城市的温暖与精彩之处,有着永不磨灭的记忆。那种历史的风情与文化的传承,才是真正的迷人。兰州城市的最大成功就是就是将黄河的动能变成势能,将这些原有的文化“元素”去“塑造”提升、突出彰显,并恰当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成为兰州不可缺少的要素,充满了优秀传统文化温情和诗意的祥和。

兰州人民真正有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获得感。经过整治后的黄河两岸市区段长达百里多,修建了开放式公园、遍布黄河沿线的公共绿地及小游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观光的最佳场所,使黄河这一贯穿城市的景观轴线得到充分凸显,创造性地体现了“显山露水,因河成景"的滨河景观特色。两岸数十个公园和绿色长廊相连,每一处景区都有通达传统文化的不同风格,为黄河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从文化的维度认识,黄河让百里风情线有了养心养眼养生的文化传承,有了生命互动的能量,更有了唤醒自觉的文化传承。

说到优秀文化传承,兰州值得打卡的有不少地方。其中,兰州水车作为中国水车的典型形象,永久地镌刻在了“中国水车”这枚邮票上,隆隆转动的黄河水车成为中国水车的形象代表,兰州被誉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水车之都”。2005年9月6日,中国国家邮政局与荷兰王国邮政局联合发行《水车与风车·特种邮票》两枚。并在兰州水车博览园举行了“兰州·首届中国水车节——《水车与风车》特种邮票首发式。《鑫报》诙谐地写出了:“看风车到荷兰,看水车到兰州。”这看似有广告之嫌的判断恰当地道出了东西方文明不同标识的两个典型。西方的欧风美雨强势劲吹、不可一世;而东方的黄河长城气贯长虹、柔中带刚,数风流文明还看中华!

红柱绿瓦,鳞次栉比的金城关文化风情区建筑群巍峨壮观;母亲河唱着欢歌穿城而过,“花儿”两岸飞扬;塔影河声中的“草圣阁”凌空飞架,高耸云霄;轻捷的小船在母亲河面上划过;孩子们在近水广场玩耍,欢快的笑声随着云雀的翅膀直冲云霄。这一切奏响了一曲幸福雄壮、天人合一的生命大合唱。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筏子客是黄河的传奇!极具风情的皮船没有动力——羊皮筏子顺水漂流河面上,见证城市过往。乘着微风入画,诗意徜徉,山水间寻觅田园风光。坐上去漂流就像进入了这个梦幻般的城市,兰州,也许就是你生活中难得的放松,让你的整个精神世界会获得滋养。

来兰州,游黄河风情!你绝对能留住美好!因为这座城市最早注意到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南北两山抓绿化,黄河两岸搞文化。从山上只有一棵树到郁郁葱葱绿满两山,一条大河修建了24座跨河大桥、15座栈桥、修建了12座码头、21个公园、55座雕塑、15万平方米生态绿化面积、29公里健身步道,建造了两岸慢行道,并修建了景观。兰州人倾注于黄河的心血真是不算不知道,一数吓一跳!于是,那些匆匆过客,可以放缓脚步,可以驻足观赏,甚至一整天坐在岸边露伴,让城市变成了风景本身,体现出城市的现代文明。

随着黄河风情线建设的推进,兰州黄河的情结,已在国内与国外传播开来。《中国文化报》曾以通栏标题、两个整版的篇幅向全国介绍,把“文化兰州”作为区域文化战略的典型事例予以引用,称建设“文化兰州”是区域文化发展的战略宣言,黄河风情线是黄河兰州段一件天然的艺术品,是未来能真正代表兰州形象的文化标志。《北京规划建设》《中国市长》杂志曾将兰州的黄河风情线作为城建典范作了重点推介。人民日报曾刊登新华社发播专文,向全世界展现兰州人心中之梦——“青山碧水托起城市理想:兰州通过自然美、建筑美、植物美、景观美的打造,尽享山水之乐,最终创造出天、地、人和谐的环境美。”2008年,兰州黄河风情线继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之后,又入选国际奖项。不论是依山托水建设特色兰州,还是青山碧水托起城市理想,兰州实实在在用生态文明充实起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阅读黄河,你是江河的精英。你具有最独立的人格,你带来本源流淌出来的性情,也带来正源地理发育的味道;你带来生命之源,也带给未来思考。自进入兰州,就和兰州有了心灵的沟通,话语的交流,总能捕捉到原生态音色,自然意境,感受到属于自己的爱和美。

阅读兰州,你是城市的独特。万里之水兰州尽秀,百里黄河绿了兰州。一城繁华与黄河共鸣,动与静的山水画卷,成为九曲观兰的回响。体验自然风貌特色文化,体验江湖气质忠诚风格。改善了环境,创造了典范。

阅读人文,你是君子的品质。你的心很贵,源于一种低调的内涵。有尊严和价值,不言自己的私事,不论他人的事非,待人宽容真实。不辜负黄河文化的教养,靠黄河水养大自己,心中装着对黄河的全部爱,是心中的生活之歌,坚信做人厚道,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当太阳升起,清晨静谧中的兰州,看红光倾泻在河面、山顶和心里迎着朝阳晨炼的人们,沉浸在壮美之中,感受大自然的震撼和无与伦比的美景。黄河两岸,人们拥抱日出,追逐黄河,更变得有能量,活力都是在运动中孕育,每一个人都会变的泰然自若,宁静致远。

 结 语(对策建议)

黄河安澜,生态长廊绵延,构成绿色基底,是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理想图景!兰州人民有绿“衣”做伴,他们希望周围的一切都更加美好;有黄河母亲的乳汁哺育,他们更希望孕育出城市生命的黄河永远清澈,让母亲河永续惠泽子孙后代。

把目光聚集兰州,我们欣喜地看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特殊的地理、宜人的气候、空间的活力,加上先进的理念、实际的经验,以及初具雏形的良好条件,兰州具备现代黄河城市的基本潜质。今天的兰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底气、有能力、有条件打造成一座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具特色的美丽城市,也最有基础和条件使这座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留住黄河文化的历史记忆,塑造黄河文明的现代灵魂,成为流淌着的黄河文化博览母舰,展示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根与魂的精神内涵,让中国人到此寻根,使世界各国人民在此读懂黄河,读通中国。

当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之后,再次来到兰州,时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盛世,站在天下黄河第一桥兰州中山铁桥上,总书记专注的神态和深情的眼睛眺望黄河,我被深深的感动,激动,震撼!面对黄河我们该怎么办?让黄河将来会更美兰州要做些什么?不负黄河!不负人民!不负领袖!不负未来!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看到了,兰州呈现出一派祥瑞之气,一幅天地人河最美的画面。我看到了,为兰州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兼备的时间已经来到。兰州要有生命力强盛的民心项目或者说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黄河高质量发展的灵魂项目感恩奋进。

抓住大好机遇,也是历史机遇,不留无奈,不留遗憾。首先对黄河水的认识要达到新高度,对兰州高质量发展不充分的短板和弱项要有深刻认识,对随着气候变迁,黄河径流量有所变大的可能要有新认识。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久久为功长远的思虑和努力的方向。

我思考,甘肃兰州有三件与黄河相关大事要研究探讨如何做好。

(一)恢复重建金城关关楼。聚焦地标性历史建筑,改变雄关重镇兰州无“关”的窘境,改变“金城关”无“关”非常的窘境。这是兰州人民超级期待的一件事。金城关,魂在关楼,是古代兰州的地标和文化符号。没有关楼,就没有活化的历史记忆,更没有鲜明文化秩序。依托金城关关楼资源建设兰州最具有突出文化典型性和整体代表性的综合体项目,展现最美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兰州标志,是兰州最有持久影响力的一件大事。

(二)构建山水兰州生态环境水系。黄河的水能是兰州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优势资源,我们要将优势资源转化为资源优势,进而变成生态优势。兰州有山有河,要特别关注水网、林网的规划和建设,重视城市生态环境水系功能网的研究。可考虑从柴家峡水库北岸引水,在南坡坪建设城市稳定的高位水利枢纽,构成节能节水减排低碳的生态水系,通过自流润泽兰州。建议开发蛤蟆滩湿地公园,建设桃花溪生态水系,重构白马浪金城河关(金山海势),实现现代黄河城市独步天下最壮丽的梦想。(柴家峡大坝距中山桥仅31公里,本河段黄河水位落差30多米,作为省会城市这是在全国再也找不到的特殊案例。)

(三)黄河风情线向东西延伸。向西延伸的地理空间非常大,包括西固区的达川、河口、新城、东川、西柳沟以及安宁南坡坪沙井驿等地,都与黄河相关,还有更长的丹霞地貌相连, 河谷状态震撼。再从大兰州的永靖,刘家峡开始研究,这篇黄河文章就做大了,是兰州的恢弘之气。向东打通滨河路至桑园峡、青白石、什川、青城的沿河道路或水路,黄河沿河滩台坡土地可开发利用,为沿黄流域人口集聚创造新空间,为兰州成为流域内的“黄金水道”创造新价值,为沿黄乡村振兴创造现代农文旅新项目。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将构成更大恢弘的兰州全境百(公)里黄河风情线,成为我们理想中的中国最大的流淌着的黄河文化博览园,走向世界,再造华夏文明的辉煌!

当黄河浸润了黄土便点点滴滴创始了中华文明的首章,当黄河冲刷了黄土却使曾造福中华的大河让人敬而远之,当黄土历万年越千载来到21世纪母亲河欲重振华夏雄风,在新的更高境界中再润泽黄土地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正在高歌猛进,黄河文化黄土文明,大河之魂,长城精神必将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文明的时代最强音,甘肃已走上了舞台中心,兰州将成为演奏黄河文明复兴的第一小提琴手。

黄土地上——

日子饱满,生活敞亮。

大河之中——

诗意徜徉,通泰舒畅。

蓝天之下——

  国风悠悠,民风悠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