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兰各博物馆开展丰富新颖的爱国主义教育
榆中街小学师生参观“抗战烽火中的少年儿童”图片展
博物馆是文化的聚集地,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孩子们探索世界、启迪智慧的重要窗口。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兰各博物馆创新教育形式与载体,开展丰富新颖的教育实践活动,带领青少年完成爱国主义教育之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馆校共建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定期举办研学课堂和社会教育活动,在革命旧址中演绎革命故事感悟红色历史……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悟,让学习和体验并行、理论与实践结合,也让爱国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馆校共建
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
馆校共建,是近年来博物馆探索社会教育活动的创新之举。在兰各大博物馆纷纷与中小学、高校联合签订馆校共建协议,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馆校共建,博物馆与校方整合资源,共同打造优质的红色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走进历史、浸润文化,追溯红色记忆,丰富成长体验。
新学期伊始,在兰多家博物馆陆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给同学们带来“开学第一课”。9月3日,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工作人员走进通渭路小学,举行“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照片中的这个小男孩名叫向轩,他是中国最小的红军战士……”活动现场,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的讲解员给通渭路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宣讲课《抗战烽火中的少年儿童》,孩子们的认真投入也让讲解现场充满激情。通渭路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李馥容同学激动地说:“这些抗战时期的童子军、娃娃兵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在敌人的枪口和炮火中,没有丝毫畏惧。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宣教二部主任杨燕介绍:“截至目前,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已完成了‘开学第一课: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红色文化进校园、‘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活动’和‘铭记九一八 激发爱国志——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主题宣讲活动’共六个专题活动,共计15场(次),受众群体近5.2万人,其中大中小学生近4.5万人。”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博物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深化集团化学校和双师课堂在线课程共享。分别赴安西路小学、通渭路小学、七里河小学、酒泉路小学、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等12所学校开展馆校共建课程。
“2015年,省博首次与安西路小学开展馆校共建活动,以馆内展览《红色甘肃》为基础,打造优质的红色课程。”甘肃省博物馆讲解员陈欣媛介绍道,“我们每年计划实施的馆校共建课程为120节,年年都能够超额完成任务,今年的授课量更是再创佳绩。在保质保量的同时,我们还在探索更加丰富新颖的授课方式。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校方都对红色课程进校园反响热烈。”
社教活动
搭建青少年的知识“大观园”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积极打造流动的知识场域、实践场域,置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推动青少年群体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举。
面对新时代博物馆传承文化使命的重要目标和神圣职责,在兰各大博物馆把教育功能放在首位,定期举办研学课堂和社会教育活动,不断开发精品课件、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讲解志愿团队等一系列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
“自7月19日开始,省博开展了长达43天的258场活动,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兰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少儿及其家庭近2万人次。活动期间,甘肃省博物馆精心策划多个主题展览参观、互动游戏及专题讲座,内容涵盖历史文化、自然科学和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9月24日,甘肃省博物馆社教部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说。
9月17日,兰州市博物馆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活动当天,社教老师为同学们全方位解读中秋节的历史起源、传说故事和文化内涵。“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博物馆过中秋,还答对了两首中秋诗词问答,赢得了小奖品,希望明年我还能来博物馆过中秋。”来自云麓山学校五年级的张钰萱告诉记者。
“社教活动、研学课堂、小小志愿者、‘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是兰州市博物馆注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我们会在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当天举办‘我们的节日’社教活动,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兰州市博物馆社教部主任陆荣介绍道,“市博物馆还积极研发打造青少年研学课堂品牌项目。研学课堂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个部分就是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导学课,内容包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国复兴有我’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课程。”
绘制秦腔脸谱、捏彩陶、刻葫芦、学拉面……在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金城关五馆也走在前列。自今年5月起,秦腔博物馆就与中山小学、宁卧庄小学、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馆校共建学校搭建“文博班”,开展了别具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让师生们感受戏曲艺术的无限魅力。同时,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兰州彩陶馆、兰州文化体验馆以及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也让广大青少年多角度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兰州的历史文化。
“文化自信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对海量知识的渴望,也在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金城关五馆负责人陈磊对记者说。
红色小院
沉浸式体悟革命历史
博物馆亦是接受红色教育的阵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作为兰州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甘肃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兰州市清华小学等20多家省内高校及中小学签订了《思政教育共建协议》。同时,纪念馆专门策划制作了展陈大纲、红色故事课件、主题视频等一批宝贵的思政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育人作用,全面展示纪念馆所蕴藏的丰富资源,拓展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今年以来,纪念馆着力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带领同学们走进一堂堂生动的红色课堂,将红色文化的传承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这种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的新型宣讲形式,在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增强感染力、提升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弘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推动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效深化,依托丰富馆内红色资源,纪念馆以“小情景剧里的大思政课”为主题,以“革命文物”为元素,通过“理论宣讲+情景剧演绎”的形式,创新打造具有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特色的活动品牌。截至目前,已完成了6个专题活动,共计15场(次),受众群体近5.2万人,其中大中小学生近4.5万人。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宣教二部主任杨燕介绍道:“目前,我们有可供开展主题活动的流动展板展览3套、课程25个、情景剧5场和红色故事表演3个。”
杨燕提到的情景剧《红色驿站》,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自2021年起打造的特色活动。沉浸式情景剧《红色驿站》以珍贵历史资料《谢觉哉日记》为蓝本,通过现场讲述和实景表演的方式,再现了抗战时期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在党代表谢觉哉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进行后方发动、转运援华物资、输送进步青年、组建救亡组织等一系列重要的工作情境。
今年8月,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30余名学生参加了一次《红色驿站》的表演。其中,来自兰州东郊学校四年级的宋致远毛遂自荐报名“谢觉哉”的角色。“我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的小讲解员,在以往的讲解中,我就了解到了谢觉哉,并且被他的故事深深感染。”宋致远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该剧突破了纪念馆以往红色历史教育单一的线条性参观模式,深入探索让观众在革命旧址中演绎革命故事的体验模式,通过身着民国服装,扮演进步群众、办事处工作人员等角色参与演出,使观众迅速沉浸到红色历史情境中。”杨燕说,“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革命先辈成为党史‘教师’,让青少年们在红色小院中亲身感悟红色历史。”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见习记者 陈培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