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综合施策科学预警打好“主动仗”——甘肃全力做好防汛工作综述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10-10 10:07:14

原标题:综合施策科学预警打好“主动仗”——甘肃全力做好防汛工作综述

陇南市及文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在文县中寨镇大海村受灾区域了解情况。(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聪

今年7月下旬以来,全省各地降雨频发,雨量、洪峰流量的数据不断被刷新,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甘肃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防办)和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响应,绷紧防大汛、抗大涝、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盯牢重点部位,落细应急措施,全力以赴迎战洪水,用实际行动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汛堤”,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科学预警研判 落实叫应叫醒机制

7月23日晚12时,在陇南市武都区三河镇竹林村,大雨倾泻而下,短短3个小时,降雨量就达到了近100毫米,连续的强降雨使得河水迅速上涨。24日凌晨3时许,竹林村四社河堤出现裂缝开始垮塌,沿河几家房屋发生倾覆……

韩利东家的两层小楼整体垮塌被暴洪卷走。好在提前接到了通知,家中人员全部安全撤离。

“平时这个点大家都在睡觉,如果不是政府通知我们提前撤离,后果不堪设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竹林村村民韩利东依然心有余悸。

“22日,接到省市的预报预警后,我们迅速通过应急平台向40个乡镇发出信息,通知网格员对危险地段群众进行疏散,挨家挨户敲门通知群众转移。由于疏散及时,此次灾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陇南市武都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秉委说。

从发布预报预警到转移群众成功避险,复盘武都区暴洪灾害防御过程,严格落实监测预警“叫应叫醒”工作机制立下了大功。

今年汛期,省防办、省应急管理厅建立健全“1263”精细化预警预报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一旦预报有强降水过程,各级防办按照“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水主要落区精细到市州、提前6小时预报强降水落区精细到县区、提前3小时预报强降水落区精细到乡镇”的工作要求,开展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各地严格落实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统筹用好现代通讯工具和村广播、敲锣打鼓等传统预警手段,及时向群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强化预警与响应联动,做到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户到人、第一时间得到响应、第一时间有效处置。

省防办督促各级防办按照“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并组织特殊人群转移、提前3小时组织受威胁人员转移”要求,指导各地有效应对了今年先后发生的27次强降水过程。

“我们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短临气象预报及雨情、水情实况,科学研判风险,动态发布短临预警,第一时间‘叫应’防灾相关责任人,‘喊醒’全部受威胁群众,落实临灾暴雨预警‘叫应’工作机制,形成预警和响应闭环,提升了基层应急能力。”甘肃省防办、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说。

开展应急培训 夯实防汛救灾基础

7月22日至23日,通渭县遭遇了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雨侵袭。通渭县年均降水量380毫米左右,但当天多地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日降水量达到近60年来的最大值。

“7月23日晚上,暴雨特别大,但山上面却没流水,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于是我立即通知大家进行转移。”通渭县陇阳镇王坡村村民、“应急第一响应人”王少军说,通过这些年参加省市县应急培训学到的知识,他对于防范山体滑坡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

按照培训要求,王少军和其他网格员对存在隐患的村民逐一叫应叫醒,安全转移。王少军说,因为提前做好了应急预案,大家心中有底,知道要从哪个地方撤离,最终村里无一人伤亡。

“灾害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集结乡镇、村社基层应急力量,组织群众开展疏散自救,极大地提高了此次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成功率。”定西市通渭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继国说,结合汛期省防办的要求以及全省“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建设,通渭县应急管理局在汛前开展了应急响应培训和演练,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甘肃省应急管理厅督促指导各地持续开展防灾减灾基层“应急第一响应人”叫应叫醒能力培训,大力开展防汛减灾宣传,全面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同时,紧抓“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五个关键环节,针对孤寡老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指导基层制定“点对点、人包人”的帮扶措施和转移方案。

同时,各地按照“一村一案”“一灾一练”要求,围绕“四个一律”和五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山洪防御预案,以村社为单元开展“千乡万村”应急演练。

今年全省已开展应急培训约4800场次,培训人员超25万人,开展应急演练1万余场次,参加演练人员约64.8万人。

各地层层压实“责任链”,将防灾减灾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每一级组织、每一个岗位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全省各地各部门(单位)共落实各类防汛责任人5.6万人,进一步完善了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基层防灾减灾应急网格建成后,各地应对突发灾害的处置更加高效。

打有准备的“仗”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未“汛”而备,有备无患。

面对汛期的严峻挑战,省防办、省应急管理厅全力做好防汛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工作,多措并举筑牢防汛“安全堤”,全力打好防汛“准备仗”,确保安全平稳度汛。

防汛物资储备充足,安全度汛方有底气。聚焦抢险实战需要,省防办和省应急厅督促各地及时备足备齐防汛物资,将防汛物资前置代储至自然灾害高风险县区。今年汛期前储备编织袋519万条、铅丝网片5.1万片、抢险网箱(兜)1.62万个,共储备防汛抢险物资价值1.5亿元,基本满足了救灾救助需要。

为了在防汛实战中及时响应,各地建立以民兵和乡镇、村社干部为骨干的基层常备抢险队伍,健全抢险救灾施工队伍紧急征调机制,确定抢险队伍1300支约3万人,大型机械3418台(套),一旦发生险情,可快速投入抢险救灾。

“今年汛期以来,我们共启动省市县各级防汛抗洪应急响应123次,严格联合值班调度制度,按照‘1263’防御应对要求,下沉各类防汛责任人7.2万人次,调动专业队伍约1.15万人次,动员基层16.7万人次、机械1.25万余台次,投入预警叫应、排危除险、避险转移等防汛应急工作。”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处长金晓兵介绍,在强降雨前,全省各地转移危险区群众4.68万人、安置2.01万人,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面对防汛形势,全省上下认真安排部署、积极防范应对,虽然主汛期强降水量级、强度超历史极值,造成了严重洪涝灾害损失,但在各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和影响,取得了当前防汛抗洪这场硬仗的关键性成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