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快说】弘扬孝道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 网信武威 作者/ 时间/2024-10-12 20:25:06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个起源于上古、成型于春秋、盛兴于汉唐、流传于今天的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彰现了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和传统美德。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传统美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营造尊老爱老的浓厚社会氛围。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表明,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是渊源流长的传统美德。从武威磨嘴子山汉墓出土的鸠杖到《诗经》《周礼》《后汉书》等历史典籍,再到康熙皇帝的“千叟宴”,实物和文字记录都告诉我们:从思想开明的封建帝王到充满智慧的古代圣贤,无不把“寿考且宁”“老者安之”“孝行以亲父母““老者衣帛食肉”看成是纳贤兴邦的“国之大者”。认为尊老爱老、礼敬贤者,国家就会群贤毕至,英杰纷来,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反之则相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尊崇了“九”为最大的民俗文化,蕴含着对老人“长久长寿”的美好祝福。全社会皆应把尊老爱老当作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爱情怀,让老年人颐养天年、安享天伦,度过幸福美好的晚年。

创造老有所养的物质技术条件。让每个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不断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的实际成效,为老年人老有所养提供坚强支撑。以源源不断的物质产品和日趋丰富的精神产品,让老年人的日子过得安心暖心舒心开心,而且越来越好。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针对老龄化加剧的实际,努力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撑起保护伞。特别是对那些鳏寡孤独伤弱病残的老人,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打造方便快捷的服务诉求平台,创新以智慧养老为手段的心理安慰、日间照料、患病陪伴护理、饮食起居照顾等多种服务形式,使养老服务及时、高效、优质,适应不同老年人的需要。

倡兴孝顺父母的良好道德风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孝道”,认为“百善孝为先”。《天仙配》以天上仙女配人间凡夫来褒奖孝子,“二十四孝”将历史人物赋于传奇色彩来弘扬“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中,孝顺父母是“三纲五常”的重要内容。别说普通百姓,就是封建皇帝,也把以孝治天下作为治理国家的一种原则来奉行和标榜,甚至于大汉王朝,后世皇帝为上一代皇帝加封的庙号中,也要用上“孝”字。由此可见,“孝”是人之天性,“孝”是天之常理。不知来路,没有归途;孝顺父母,天经地义。每一个已为人子的人,都要始终牢记,哺育之恩,天高地厚;每一位将为人父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养成之心,情深爱浓。我们只有像乌鸦反哺和羊羔跪乳那样,回报父母、孝顺父母,才能报答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涵养感恩报恩的为人处事情怀。在我们走向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人在为我们付出。父母养育了我们的身体,老师增强了我们的智慧,农民和工人给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军人和医生让我们得到了安全健康。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富足安宁。而当他们作为前辈,历经沧桑岁月,从风华正茂的青年,走向满头银发的老年时,也让意气奋发的我们,想起他们走过的风雨历程,回首他们经过的艰苦奋斗,牢记他们造福后人的恩情。从他们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拼搏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积极投身于他们心向往之我们必须奋斗的壮丽事业,以超越前人的勇气,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立无愧于前人、不辜负来者的功业,以此作为对先辈之恩最好的报答。(作者:闫德伦)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