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返乡“新农人” 逐梦“兴农路”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10-17 10:03:05

原标题:返乡“新农人” 逐梦“兴农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作为返乡创业者,他怀揣炙热真心,助力家乡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作为省人大代表,他依法履职建言,积极回应关切,更好造福农村、富裕农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

他是古浪县亿万家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盛元,从小生活在武威市古浪县古丰镇的西山脚下。高中毕业后,盛元去外地务工,从事过房屋装修、水暖管道安装等工作,也当过“小老板”,积攒了人生第一笔创业金。后来他选择返乡创业,蹚出了一条增收致富振兴路。

  返乡创业,做村民致富的“探路人”

2018年,羊肚菌在宁夏银川试种成功的消息让28岁的盛元有了新想法。

“宁夏和甘肃相邻,气候条件相似,何不试着回乡种植菌类呢?”为此,他毅然返乡创业,成为一名“新农人”。

回到古浪后,盛元将满腔热情投入到3万袋菌棒上,当年,一座日光温室便采摘销售鲜菇3.6万公斤,纯利润达5万元。

看着一个个小伞样的平菇在温室大棚里“绽放”,盛元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他想:既然自己能做成功,为什么不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呢?但当地基础条件薄弱,发展食用菌产业任重道远。考虑再三,他向联系自己的人大代表说出了内心的想法,并提出转交了《关于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建议》,收到建议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从基础设施、技术支撑、销售渠道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随后,盛元开始加工菌棒并向周边农户供应,指导周边群众共同发展食用菌。在他的带动下,两年时间里古浪县有130多户农户开始种植食用菌,入棚菌棒总量达到200万袋,食用菌鲜品产值达2800万元。

种植成功只是第一步,增收致富才是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生产技术,盛元带头成立古浪县亿万家农牧专业合作社,先后在古丰镇古丰村和柳条河村建成日光温室20座,并配套建设了养菌室和菌种实验室,通过引进液体接菌技术,以成本低、时间短、效率快的新技术取代传统固体制种。

合作社还采取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先后吸纳村集体经济资金380万元,将农户购买的菌棒统一管理销售,2019年以来,已向古丰镇3个村集体经济累计分红69.6万元。此外,合作社还建成食用菌棒加工车间,吸纳村民常年务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带领全村发展产业,从一座种植棚到数个种植基地,盛元的返乡创业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越走越宽广。

  履职尽责,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2021年,盛元当选为省十四届人大代表。此后,联系群众的名册摆在他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一本厚厚的“民情民意走访日记”记录着他遇到的大事小事。

在羊肚菌的生产期,他每天都要到农户的生产大棚里转一转,耐心解答农户疑问,帮助解决眼前的困难,传授种植管理技术。

在一次针对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调研过程中,群众反映大棚建设成本高,盛元主动与外地厂家联系协商降低价格,大大降低了大棚建设成本。“作为一名农民代表,实实在在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就是我最好的履职方式。”盛元说。

走访调研中,盛元受到启发,结合定西、陇南等地的产业发展经验,成立甘肃亿万佳盛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确定了“中药材+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利用羊肚菌种植后的大棚进行中药材育苗,同时探索开展“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和“菌药轮作”为主的新技术,使种植效益最大化,还可以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

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针对种植规模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企农联带机制还不够健全等问题,盛元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快古浪县南部二阴山区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并加大中药材种植扶持政策的建议,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的重视和答复。

目前,亿万家农牧专业合作社已种植中药材1100亩,引进岷县、渭源县药商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4000多亩,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为当地产业转型和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我将进一步优化合作社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盛元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