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民政部举行“民政这五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社会事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朱玉军出席发布会,并就婚俗改革举措、增进残疾人福祉工作成效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请问,近年来,民政部在增进残疾人福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朱玉军:残疾人的确是一个需要格外关心、关注的特殊群体。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持证残疾人达3800多万。五年来,民政部始终紧紧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把握“弱有所扶”目标定位,积极构建与残疾人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工作格局,残疾人生存状况持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福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法规持续健全。积极参与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和政策文件研究起草工作,切实有效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残疾人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省级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建立,数据共享与动态复核机制逐步完善,“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主动服务”等便民举措有效落实。补贴资金实现及时、准确、足额发放。截至2024年9月底,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1189.4万困难残疾人和1611.4万重度残疾人。受理“全程网办申请”68323人、“跨省通办”申请2908人,残疾人不出家门就可以申领补贴。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均逐年提升,五年来,全国累计发放补贴资金达1800.7亿元。
三是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精神卫生福利设施“补空白”建设项目,推动地级市加快补齐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空白点”,完善机构管理和服务规范,提高特困人员中精神残疾人的救治救助和安置照料水平。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运营民政直属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共141家,床位数7.4万张。部署开展“精康融合行动”,强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供给,开展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项目。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为81.6万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约563.4万人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四是康复辅助器具助残产业加速发展。由民政部牵头、21个部门单位参加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部际联席会议机制逐步完善,社区租赁服务试点以及两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工作圆满完成,修订发布《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2023年版)》并形成常态化修订机制,生产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延续至2027年。目前,试点地区共建成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49个。发布实施康复辅助器具国家标准193项、行业标准45项、团体标准32项。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福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残疾人福利领域改革,加快健全兜底性、基础性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统筹残疾人权益保障与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把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好、服务完善好、权益维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