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炳灵寺石窟:科学监测守护黄河峡谷边的千年瑰宝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时间/2024-10-25 17:09:03
炳灵寺石窟

 光明网讯(记者 郝梦晗)10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甘肃省委网信办、甘肃省文物局主办,中国甘肃网、快手甘肃承办的“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走进黄河岸边的炳灵寺石窟。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贺延军介绍,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石窟寺之一,被认为是研究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城西南52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石窟开凿于公元四世纪之初,历经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和修缮,形成了今天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炳灵寺石窟的代表性洞窟是第169窟,这个在60余米的天然溶洞内开凿的窟龛,保存了西秦、北魏时期的代表作品,尤其是公元420年的墨书题记,是目前国内石窟发现最早的纪年题记。”贺延军说,该题记为炳灵寺石窟的考古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纪年资料,也为中国早期石窟的断代提供了一个标尺。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炳灵寺石窟:科学监测守护黄河峡谷边的千年瑰宝

炳灵寺大佛(光明网记者 郝梦晗 摄)

在谈到炳灵寺石窟的特殊性时,贺延军介绍,石窟所在的地质构造主要以白垩纪时期的红砂岩为主,红砂岩细腻松软,便于雕刻。因此,石窟内的石雕石刻数量众多,达到了760多座,其中不乏唐代雕刻的精美造像。1961年,炳灵寺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炳灵寺石窟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炳灵寺石窟:科学监测守护黄河峡谷边的千年瑰宝

炳灵寺石窟内的造像(光明网记者 郝梦晗 摄)

历经1600多年的沧桑发展,炳灵寺石窟被赋予了珍贵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然而,由于红沙岩质地较软的特性、地质灾害的频发、黄河水的侵蚀等原因,炳灵寺石窟的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炳灵寺石窟:科学监测守护黄河峡谷边的千年瑰宝

炳灵石林(光明网记者 郝梦晗 摄)

贺延军表示,从1955年成立炳灵寺石窟保护所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炳灵寺石窟的保护工作以“守”为主,防止破坏、防止被盗是重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2000年前后,随着炳灵寺石窟守窟人员的增多、经费的增加,保护工作从单一的“守”开始向保护和研究转变。现在,石窟的保护理念也从强制性保护向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从文物本体的保护向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并重转变。

  “为了进一步提升炳灵寺石窟的保护利用水平,2017年,甘肃省将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整建制划归至敦煌研究院。”贺延军说,“最近几年,我们对石窟整体进行了科学的调查研究,加固了山体和河道,防止地震、泥石流、黄河水倒灌等自然灾害对石窟造成损害。”同时拟定了具体的保护方案,特别是对盐碱化等进行了科学的治理,目前保护工作已逐步走向科学化、科技化。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