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山丹:5000亩黄参“破土出圈”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作者/ 时间/2024-10-28 16:17:05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杨海翔 拜占红

深秋的焉支大地寒意渐浓,山丹县李桥乡、军马三场等地的黄参种植基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眼下,山丹县黄参进入集中收获期,参农们陆续采收成熟的黄参,一幅秋日丰收的繁忙画卷呈现眼前。

在黄参种植基地,随着两台大型黄参收获机械在参田里来回穿梭,大大小小的黄参破土而出,从传送带上抖掉泥土铺满了长长的地垄,在100多名工人的配合下,一袋袋黄参便堆满田间地头。

甘肃雅涛鑫业智慧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白恒鑫说:“经过五年的努力,山丹黄参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00亩以上,亩产能达到400公斤以上,每年季节性采参可以解决上百人就业。”

山丹黄参学名野胡萝卜,又名黄葑,是祁连山雪水孕育出的至臻瑰宝,其肉质富含参皂苷及17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以及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源于热爱,20多年来白恒鑫从未放弃过对黄参的研究与探索,从黄参的生态习性、生长规律,到种植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只要和黄参有关每个细节他都不放过,随着种植难题不断被攻克,山丹黄参终于实现了从野生到人工规模化种植的突破,曾经的“野胡萝卜”正在褪去泥土气息,向着“山丹黄参”品牌化迈进。

来到山丹县城的黄参加工车间内,空气中弥漫着黄参的清香,厂房里工人正在对黄参进行清洗、分拣、包装,一盒盒大小适中、明黄精巧的黄参陆续堆满了仓库,发往全国各地。

“黄参出地以后直接运输到加工厂进行清洗、分捡、包装、储存一体化操作,我们每天要用100多名员工来分拣包装,每天要包装出2000多件,4吨左右黄参。”白恒鑫说。

如今,山丹黄参良种培育、科学种植、洗捡加工、冷链运输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山丹黄参”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成为餐桌上,一道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山丹县立足黄参种植地域优势,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甘肃雅涛鑫业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山丹县黄参种植协会合作,联合山丹县俊鑫、玉平等4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采取“企业+协会+合作社+种植户”模式,建设黄参加工厂,积极推动农产品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李桥乡党建办主任徐永煜说:“今年李桥乡计划建设占地1万平方米的黄参产业园区,园区包括黄参的晾晒、风干、加工、分拣、贮藏等设施,产业园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运营,由公司投入技术和资本,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产业园建成后将进一步释放山丹县黄参产业产能,带动黄参产业走向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