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遍地金黄粮满仓,硕果累累收耕忙。金秋时节,武威市137万亩玉米进入集中收获期,广大农户抢抓晴好天气采收玉米,收割机和运输车辆的轰鸣声奏响了丰收的交响曲,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
近日,记者在凉州区武南镇下中畦村看到,广袤的高标准农田里一排排玉米植株挺拔整齐,金黄的玉米棒颗粒饱满,这里的玉米迎来了大丰收。在种粮大户李双学家的玉米地里,三台玉米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两台大卡车紧跟其后,收割、装车、拉运等工序一气呵成。
“今年我在下中畦村流转土地1400亩,其中1300亩春小麦套种玉米全部采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播种,加上雨水多,田间管理及时到位,玉米长势良好。”望着眼前的丰收景象,李双学面露喜悦。
今年以来,武威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粮食生产关键环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引导农民科学种粮,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优良农作物高产品种,优化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市、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落实粮食生产任务,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全市共种植玉米137.16万亩,主要种植先玉1225号、先玉1321号、晋单73号、陇单10号等高产、耐旱玉米新品种。
在古浪县永丰滩镇新河村的玉米地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随着数台大型玉米收割机的快速行进,摘棒、剥壳、秸秆粉碎等同步完成,没过多久,黄澄澄的玉米棒就堆放在村头的晾晒场上。
“今年我种了600亩制种玉米,都是订单农业。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种植,大大降低了种粮成本。”永丰滩镇新河村种粮大户王冰义感触地说,开展机械化收割,实现了玉米从“手掰”到“机收”的转变,机械化作业不仅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粮食损失,提升了作业质量,为粮食丰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秋收大幕开启后,武威市紧抓秋收黄金时期,精心安排部署,加力推进各项服务工作。“我们紧盯关键环节,分类精准指导,全市成立29支常态化应急作业服务队,帮助农户和农机手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夺取秋粮丰收。”武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峥说,为加快推进秋收进度,保障粮食安全,武威市农业农村局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根据各县区玉米成熟情况,加强农机调度,指导农机手做好农机具检查、维修和保养,累计检修保养农机具1.86万台(套),培训农机手2813人。
同时,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大力推广机收减损技术,有效降低技术作业损失率,确保颗粒归仓。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玉米收割机1667台、打捆机1068台,已收获玉米124.3万亩,收获比例达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