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赋能 创新发展——甘肃省农科院特色杂粮作物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示范观察
中国甘肃网11月8日讯,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深秋的张掖市民乐县色彩斑斓,高粱、谷子等特色杂粮呈现一片丰收的景象。甘肃省农科院特色杂粮作物示范基地,充满了蓬勃生机与创新活力。
新品种彰显巨大潜力
在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滨河集团的特色杂粮种植基地,一眼望去,饱满健壮的高粱涨红了脸,挺拔的身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谷子低垂着沉甸甸的穗头,在秋日阳光闪耀下,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今年,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在这里引进41个酿酒高粱和14种谷子新品种,采用膜下滴灌穴播方式种植示范,迎来了大丰收。
在酿酒高粱品种示范基地,一台台现代化的收割机在田间轰鸣作响,来回穿梭。随着收割机的驶过,高粱秆纷纷倒下,饱满的高粱穗被快速收割、脱粒。
来自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作物所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对联合引进的高粱品种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机收实测。
专家们通过仔细查看高粱的生长情况,测量植株高度、穗长等指标,对产量进行评估,并根据引进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筛选8个综合表现突出的品种进行机械化实收测产,平均亩产量为685.3公斤,其中机糯粱1号、辽粱5号、吉杂236和晋糯1024个品种亩产700公斤以上。
专家组认为,机糯粱1号等品种生育期适中、生长势头强,丰产性好,株高适中、穗位整齐一致、宜机收,适宜张掖地区种植,可开展较大规模试验示范。
谷子也在民乐县这片土地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省种子总站等相关专家现场机收实测,赤K4、长农47、陇谷23号和金K4品种亩产均在400公斤以上,生育期适中,生长健壮,丰产性强,具有较大生产潜力,适宜张掖地区种植。
“基地种植的高粱生长周期长、籽粒饱满、淀粉含量高、皮厚、糯性好,具有‘糯、红、粉’的特点,皮薄红润、颗粒饱满,耐蒸煮、糯性好,具有糊化后黏性好、不易老化等特点,酿酒出酒率高,风味香气佳,是优质的酿酒原粮。”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董孔军介绍,这些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抗病虫害能力也强。
创新技术打造农业新高地
在示范基地,处处涌动着科技的力量。智能化的监测设备实时反馈着土壤湿度、温度以及作物的生长状态,为科学种植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为实现特色杂粮的提质增效,省农科院科研团队不断探索创新,在民乐县挂牌成立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滨河杂粮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服务杂粮龙头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以解决杂粮产业关键技术问题为出发点,以科技支撑农业企业及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加强科技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服务。
今年,省农科院研究团队对滨河种植基地的作物及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调查及检测分析,优化施肥方案,降低复合肥使用量,增加氮肥量,新增了钾肥使用;飞防植保举措中,在防虫防草的同时增加了芸苔素和微量元素,达到一喷多防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科研团队制定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搭配追肥,确保每一株杂粮都能获得充足养分,并深入种植基地,为种植户们讲解科学施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
“通过不断试验和改进,膜下滴灌穴播技术在杂粮种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技术将滴灌与覆膜种植相结合,既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又保持土壤温度,为高粱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作物生长。”省农科院副院长杨天育介绍,在酿酒高粱生长初期,适量施用氮肥,促进植株生长;在生长中期,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提高高粱的抗逆性和品质;在生长后期,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植株徒长。通过这种科学施肥,提高了高粱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前种高粱产量不稳定,品质也参差不齐。现在有了农科院的新品种、新技术,高粱长得又好又壮,产量比以前高了好多。”甘肃浙民农业有限公司张万会说,种了几十年的粮食,没想到科技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培养人才共绘农业新蓝图
连日来,“农科专家陇上行”科技服务活动在民乐县如火如荼地开展。专家团队深入园区、企业,宣传科技成果,培训涉农人员,示范先进技术,面对面开展咨询指导。专家们结合实际案例,为农民们讲解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新品种的特点、膜下滴灌穴播技术的应用、科学施肥的方法等,现场解答问题,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指导。
“以前种地凭经验,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科学方法。通过参加培训,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和新技术,对今后的种植更有信心了。”民乐县绿航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封玉国说,今后要把学到的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益。
华瑞农业负责人王永龙感慨:“专家们经常来指导,按照专家教的方法种谷子,产量高了,品质也好了,卖的价格也上去了。”
甘肃省农科院还与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通过开展联合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活动,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省农科院还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省农科院副院长吕和平说,“农科专家陇上行”科技服务活动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了专家与农民、科技与农业。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致富能力,还培养了一批农技骨干和致富带头人,逐渐成长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甘肃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