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耕耘沃土 花自盛开——访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山上种树 心底开花》作者

来源/ 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11-09 10:01:02

原标题:耕耘沃土 花自盛开

——访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山上种树 心底开花》作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

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前夕,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甘肃日报社记者谢志娟采写的新闻作品《山上种树 心底开花》获通讯类二等奖。

再读这篇通讯作品,依然被“刚强兄弟”的丰厚人生所滋养。再与作者聊这篇通讯的创作,一个并不新颖的主题——生态建设,两个曾被多次报道的“老典型”,却在谢志娟的笔下,流淌出不一样的故事。

“离你的采访对象越近,越能捕捉到最真实的东西”

对“刚强兄弟”的采访,实属偶然。

2023年5月上旬,在“感动甘肃·陇人骄子”发布活动上,谢志娟第一次见到了75岁的双胞胎兄弟许志刚、许志强。他们自发种树50多载,让400亩荒山变成了山林,也因此被授予2022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称号。

在灯火辉煌的活动现场,一辈子和山、和树打交道的两位农民显得格格不入。那天谢志娟并没有采访任务,但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她一直在观察。直觉告诉她,这老哥俩一定有故事。

第二天,谢志娟就在酒店的大堂采访到了许志刚、许志强。她说:“70多岁的老人坐在沙发上,局促不安得手都不知道该往哪放,像是把一棵庄稼放到另一块地里。”那天的采访虽然素材充足,但谢志娟总觉得,没有触摸到最根本的东西。

于是,谢志娟又跟着他们一起回到了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在自家炕头上,老哥俩喝着罐罐茶,吃着豆面条,终于回归到了最安适的状态,“我就觉得所有都合适了,剩下的采访水到渠成。”

在采访中,谢志娟不仅被“刚强兄弟”50多年坚持种树的故事所感动,更是被他们朴素却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所感染。

“他们就像我的父辈,对土地、对自然、对生活有着朴素、善良、坚定的认知和感情。他们这些无形的精神,从祖辈那里传承,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这些,其实就是绵延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精神气质。”

谢志娟说,“刚强兄弟”虽然是默默无闻的个体,却又是千千万万甘肃人乃至中国人的缩影。他们的示范意义,在于将绿水青山变为现实,继而在绿水青山中脚踏实地地构筑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我想用手中的笔为陇原儿女画像”

同行都说,谢志娟擅长写人。

的确,她写过很多人,有科学巨匠、国之功臣、艺术大家。但她写过更多的是普通人,一年四季田间劳作的农民、常常上演“生死时速”的医护人员、从帮助他人中得到快乐的志愿者……

她笔下的人物,真实、立体,你仿佛能够透过文字,看到那个人面部细微的表情。谢志娟说,我想要通过细节、语言、神态去呈现一个人,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而不是直接给读者一个结论。

她的文字,看似白描,但却充满力量。长长的话、慢慢地讲,浓烈的感情、缓缓地流淌。她在不疾不徐地讲好一个人的故事,讲很多人的故事。

谢志娟说,每一个人鲜活生动的故事,组成了整个时代的故事。这些采访对象身上所具有的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魂魄的来处,“我有一个心愿,就是用手中的笔为陇原儿女画像。正是因为有他们,甘肃故事才如此精彩、中国成就才如此辉煌。”

“倾听、观察、记录,随时准备奔赴热爱”

从事新闻工作30年,谢志娟对新闻事业始终保持着敬畏与热爱。

对于她来说,记者这个职业能够让她穿梭于三百六十行,见证时代的精彩与世界的丰富;能够提供沃土让她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可以时时促人向上,不落伍于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我很喜欢记者这个职业,我为自己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记录者而骄傲。”谢志娟说。

“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

谢志娟说,新闻工作是一份始终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职业,我们只有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更好地记录这个时代。

无论何时,有故事的人、有价值的新闻,总能燃起她采访的热情,她随时准备着收拾行装、奔赴采访一线。

她说,很感谢那些被采访者,他们教会了我怎么与人相处、与世界相处、与自己相处。

  而她,也像自己的采访对象那样,在新闻的沃土上耕耘,心中自有鲜花盛开。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