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强化风险监测 守护美好“食”光
中国甘肃网11月11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 丁小凤)每天清晨,超市、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市民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精心挑选新鲜的食材,为这一天家人“舌尖上的味道”注入满满的烟火气息。
其实,和市民一起“逛早市”“逛超市”的还有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这是他们的例行工作之一,通过深入我市辖区内所有县(市、区)以及乡镇进行采样,检测检验并出具详细检测报告,分析食源性疾病信息和食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污染数据,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
“今天在这购买苹果、梨、牛肉,还要去超市购买西红柿、黄瓜、牛奶等等。”“5斤苹果、5斤梨,一共39元。”“钱已经付了,麻烦您帮我开个票。”11月6日9时许,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柳喜娜和4位同事一起来到崆峒区果园路便民市场和绿地广场超市进行采样,每购买好一份样品,他们便及时贴上标签封存。
随后,来到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几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检测工作。“今天的实验是蘑菇样本中重金属汞的检测,在省疾控中心的统一安排下,我们收集了全省各地州市的蘑菇样本进行分析。平时,除了重金属汞的分析,还会对食品中其他26种元素进行分析,以及农药残留、防腐剂等项目进行检测。实验结果统一上报,为市场监督、卫生监督等执法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卫生检测检验科主管技师张晓告诉记者。
持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强化地方特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合理膳食行动,才能让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由样品采集和检测检验两部分组成。食品样品采集工作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超市、农贸市场等地购买食材进行登记检测。采样工作从今年3月份开始每月一次,在全市所有县(市、区)和农村乡镇采购,样品包括各类果蔬、肉蛋奶等原料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环节的食品。检测检验项目中,主要是对汞、砷等26种元素的多元素分析、地产食品中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含量及19种常见致病菌。对于检测发现指标异常的样品,会同时寄送省疾控中心复检,将确认结果上传至‘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业务应用平台’。同时,将风险监测结果按季度形成分析报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对于指标异常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检测管理。”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党委委员、副主任(副所长)刘继虎介绍。
记者了解到,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工作采取省内各市州按项目分工协作的模式进行。各市州按方案采样、检测、送检并按方案接收检测其他市州送检的样品,检测结果全省共享。截至9月底,我市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采样工作已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采样地点包含农村和城市,样品包括餐饮环节、种植或采购环节,共计样品105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样品共九大类13种食品,128份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