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考察调研。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他结合展板听取引洮供水工程情况汇报,真切地回忆起2013年初来施工现场考察、指导解决施工难题的情景。当得知近600万群众从此告别苦咸水后,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他要求加强维护和管理,让这项工程在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效用。
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引洮供水工程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更大担当、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硬举措维护好、管理好、运营好引洮供水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守护好引洮供水工程这条陇中绿色生命线。
破解工程难题 群众吃上“幸福水”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渭源县引洮供水工程工地,实地考察工程建设情况。他强调,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当时,引洮一期工程总干渠的18座隧洞贯通17座,只剩7号隧洞,因其恶劣的工程地质特性,属于“世界性难题”,被誉为“在水豆腐里打洞”。
“总书记视察期间叮嘱水利部主要领导指派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与咨询,同年2月、11月,水利部两次组织权威专家亲临施工现场进行指导。通过借鉴国内地铁掘进、大型煤矿深井施工技术,采用冻结法施工,历经540多个昼夜的鏖战,攻克了含水疏松沙地层涌水涌沙地质难题,创造了国内大型水利工程在240多米以下首次进行隧洞冻结施工的历史纪录,为确保‘卡脖子’工程7号隧洞的顺利贯通发挥了决定性、关键性、历史性的作用。”原甘肃省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工程建设处处长郭天德回忆道。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不负陇中群众的翘首企盼,甘肃省委、省政府接续努力,引洮建设者们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如今,引洮供水工程全线建成,破解了陇中干旱地区用水难题。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市14县(区)近600万人民群众彻底告别了长期吃水难及吃苦咸水、高氟水、水窖水的历史,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改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原来用水靠河里担水、水窖储水,现在引洮工程把甘甜的洮河水送到了家门口,吃水用水都方便多了。”定西市安定区小岔口村十一社村民庞淑梅告诉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引洮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工程受益区广大群众用水安全的深情关切,对引洮供水工程建设的高度关注,对工程建设管理者寄予的重托和厚望。
“作为引洮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单位,甘肃水投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感恩奋进,乘势而上,不断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和水质保障水平,持续扩大受益人口范围,让更多群众用上洮河水,提升受益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甘肃水投引洮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宝林表示。
夯实发展基础 引来致富“长流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普遍需求、能够办成的民生实事,让群众可感可及。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引洮工程,自建成以来,为甘肃中东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持和保障,助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工业项目、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和落地提供了可靠保障,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会宁县新庄塬镇寺寨村利用引洮供水工程,改变了传统的以玉米、小麦、马铃薯、小杂粮等为主的种植结构,建设蔬菜大棚1000座,亩均产值由原先的五六百元提高到五六千元。
定西市马铃薯研究所在安定区香泉镇流转土地800多亩,利用引洮水使用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新建马铃薯原原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目前马铃薯香泉基地获批为国家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标准化示范区、中国马铃薯原原种出口生产基地,年生产马铃薯原原种1亿粒(其中出口1500万粒),年产值7000多万元。
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建成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天水城乡80万群众的生活用水和二、三产业发展用水问题,日供水8万立方米左右。随着西十里水源地的释放,极大地拓展了天水市西部城市发展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了秦州新城全面开工建设土地制约的问题。
充足的水指标是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为项目落地提供可靠保障。优质的水源,能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多年来从事集成电路、半导体元器件的研发生产。过去一度为供水犯难,芯片生产过程中要用水清洗、冷却,用水量极大,但地下水水质欠佳不说,到了每年用水紧张时段,全市分区段限时供水,还会因停水导致产能受限。
“在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我们用上了洮河水,不仅供水稳定,水中钙镁离子显著减少,设备中的反渗透膜,原先每个月都要清洗,现在两个月清洗一次,大大降低了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了企业产能。”天水华天电子集团负责人表示。
涵养修复生态 净化环保“生态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引洮工程的建成,减少了区域地下水的供水量,生态涵养修复成效显著,区域内生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明显增加。用引洮水量换地下水,关闭机井550眼,使受益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昔日荒山枯岭变绿水青山。
天水市引洮城区供水工程实现向天水城区供水后,同步置换出了天水市西部水源地21639亩,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质量现状,遏制了区域环境资源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有效缓解了区域地下水超采、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经过对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2眼国家地下水监测井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其地下水质在2019年前全部为Ⅴ类水,2019年之后水质逐步好转,在2021年和2022年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根据水文部门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补水区地下水平均每年回升约0.8米至1.5米不等,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1.8米以上。
如今,在洮河水的滋养下,我省旱区生态环境越来越美,群众日子越来越甜。
“我们将围绕更好发挥工程效益,加快灌溉工程建设,打造以引洮工程为水源的百万大型灌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吴天临说,将围绕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强化工程管理,紧紧抓住引洮作为水利数字孪生智慧水利试点工程机遇,在“十六字”治水思路的指引下,全力提升引洮工程水资源和工程管理科学化水平。
把甘露洒向旱塬沃土,引洮工程将持续不断为富民兴陇注入“源头活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