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渐入佳境”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4-11-18 15:29:03

近日,一场道地中药材交易大会在漳县金钟镇顺利举行。活动现场,无论是道地中药材、中药饮片,还是中药材深加工产品,都吸引着众多客商的目光。活动期间,党参、当归、黄芪、贝母等道地药材的销售数据相当可观,药交会交易盛况的背后是漳县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南部,地处黄土高原陇西地台和西秦岭山地交汇过渡地带的漳县,山清水秀,物华天宝,良好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中药材生长的天然宝地,优势禀赋加持下,漳县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确定为产业发展“重头戏”。2024年,全县种植中药材面积达21.5万亩,预计全产业链产值达65亿元以上。

“我县紧盯中药材产业发展目标,聚焦道地中药材优势,严格中药材种植技术规范,从基地环境要求、种植技术,到病虫害防治、采收、检验测验等方面,对中药材种植作出具体要求,着力保障中药材品质的道地性,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全县标志性、支撑性产业。”漳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员张广旭说。

时下,走进漳县剪子崖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切片机器轰鸣作响,工人们熟练地将精选的党参送入切片机器中,随着机器的快速运转,均匀的党参切片从出料口缓缓而出,散发着淡淡的药香。“我们的中药材品质好,订单量大,发往全国各地,现在赶制的是来自新疆的大单,已装包的大货近期就能发出。”漳县剪子崖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园桃介绍,公司加工销售中药材已有一年多,在此次药交会期间,更是签订了好几份意向性采购协议。

“我们现在年均处理当归、党参、黄芪可以达到200吨左右,加工切片的中药材经过精心挑选和严格加工,保留了纯正药性和优良品质,完全符合市场的标准,并且通过专业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认证,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近几年来,我县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对种植和加工中药材更有信心了。”漳县剪子崖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园桃说。

已有多年中药材种植经验的金钟镇看治坡村村民张宏科在药材种植与管理方面有独特的心得,今年种植的20多亩当归和黄芪已于日前全部采收到位。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帮助下,购买了一台拖拉机和多种农机具,除了“经营”自家土地,还在闲暇时间靠农机挣上了“外快”。“我开农机给别人家挖药一天挣出来的钱可以雇六个人给我们整药,大大节省了成本,今年稳赚。”张宏科算了一账。“我今年种了当归20多亩,挖了400多包,黄芪种了七八亩,400多包当归全家一起整也整不过来,还雇了几个人帮忙整着里。”漳县金钟镇看治坡村村民张宏科说。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不止金钟镇,全县各乡镇普遍都尝到了“药财”的甜味儿。近年来,我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培育发展标准化中药材基地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在漳县县域内形成了3大中药材主产区。以金钟、贵清山、大草滩、石川、东泉、四族为核心的南部寒阴湿山区为主的当归种植区,面积达6.2万亩;以盐井、武当、马泉为核心的中部浅山阴湿区为主的党参种植区,面积达4.2万亩;以新寺、武阳、三岔、殪虎桥为核心的浅山半干旱区为主的红黄芪种植区,面积达3.5万亩。并在漳河流域形成了以种植黄芪、柴胡、款冬花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带1个,面积达4万亩以上。依托漳县遮阳山青杠林木区、贵清山野生沙棘林区地域特色,打造青杠林木林下野生淫羊藿种植基地和贵清山原生态沙棘种植基地2个,真正做到了中药材产业遍地开花。

“2023年,我们看治坡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4万,中药材种植让村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漳县金钟镇看治坡村村委会副主任李配燕说。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如今,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加工厂、随处可见中药材展销馆……一个个与中药材相关联的项目被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从天生地养到规模发展,从集散市场销售到“中药材+”新业态……在漳县,小药材种出了富民“千金方”,中药材产业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通讯员 李志斌 胡婷婷 文/图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