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让“寸土”生“寸金”——景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作者/ 时间/2024-11-19 09:05:03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王钰琴 卢昌来

立冬过后,景泰的秋收结束了。农田里不时还会看到平整土地的农民,为来年耕种做准备。

“今年玉米棒子平均产量一亩地2800斤,比以前的小块地每亩高一两百斤。”上沙沃镇段家井村党支部书记余有俐看着连片的高标准农田,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眼前这片高标准农田,是上沙沃镇2024年建设完成的。经过一年的种植,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稳产高产让土地焕发出了新活力。

段家井村土地的变化,正是景泰县科学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力见证。近年来,景泰县通过新建、改造、扩建等方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让景泰的沃野乡间成为一片再生希望的田野。

土地“存量”变“增量”

沿着国道G338线寺滩段前行,宽阔笔直的公路两旁,一片片平整的土地向远处绵延,田间道路、硬化沟渠纵横交织……“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壮美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景泰是传统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18万亩(其中水浇地75.7万亩)。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全县粮食稳产高产提供重要支撑。

该县针对撂荒、弃种、无主等土地,逐地块查清位置、面积、用途等,建立了“底数一本账”。同时,激活“低效耕地”,实行部门联动、精准研判、挂图作战机制等措施,全速推进土地要素精准保障。

同时,该县积极向上争取用水指标,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永泰川灌溉引水、引大入秦延伸增效景泰生态供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筑牢农业产业发展基石。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景泰县已投资5.3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1.3万亩,在建3万亩。

“良田”尽显“科技范”

在景泰县高标准农田里,膜下滴灌、植保无人机一喷多促等技术的应用逐渐走向成熟。北斗导航、种植“无人化”、智能化管护等技术初见端倪,小麦玉米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根据试验结果,一亩地节水300立方米左右,就能节省100元左右,肥料利用率能提高20%左右。”景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周廷芬说,高标准农田采取的滴灌模式,降低了田间湿度,减少了病虫害,因此农药用量也会减少,农产品的质量也就提高了。

高标准农田与高效化、智能化的农业科技实现了“双向奔赴”。

此外,今年景泰县喜泉联合供销社探索出在产前、产中、产后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的全程托管“保姆式”服务,不断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和效果,农民变身“甩手掌柜”,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我们还新增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喜集水村1600亩高标准农田玉米种植进行了‘全程托管’。”该供销社主任卢有攀说。

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服务的落地应用,进一步保障了景泰县粮食生产实现稳产、高产。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农田将会改造成高标准农田。景泰县已经在寺滩乡、喜泉镇、上沙沃镇、漫水滩乡等乡镇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一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乡村振兴“地气十足”

农田建设只有高标准、高质量,才能源源不断地带来高收益。

寺滩乡是景泰县最早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乡镇之一。配套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目前已建设高标准农田18.6万亩,建成蓄水池44座,总库容达到847.5万立方米。

从空中俯瞰,大小不一的蓄水池分布在寺滩乡广袤的土地上,滋润着附近的高标准农田,曾经靠天吃饭的旱砂地,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我们村的2万多亩高标准农田承包给了公司,老百姓每亩地有500元左右的流转费。”寺滩乡疃庄村村委会副主任侯军元说,农户的收入比以前种旱砂地好多了。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少农民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后,还可以在配套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就业,获取多重收益,这已经成为景泰县高标准农田项目覆盖村镇的“增收常态”。

  此外,景泰县在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加快推动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同时统筹推进美丽村庄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