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定区:矢志不移谱写绿色答卷
深秋时节,站在金盆山顶,目之所及是密密麻麻的侧柏、红柳、山毛桃......红、黄、绿相互交织映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秋天的画笔给黄土旱塬勾勒出一幅美丽画卷。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因其干旱,所以盼绿;因此渴盼,所以圆梦。绿水青山是安定人持之以恒追求的梦想。
王宗刚(右一)、王富军父子观察树木长势。(新华社记者郭刚 摄)
1958年,安定区车道岭林场成立,王宗刚作为第一代务林人,开启了植绿护林的历程,32个严寒酷暑,矢志不移,坚持造林绿化。“我爱树啊,我种的树就是比别人种的爱活,看着这些树都这么大了,这一辈子干林业算是干对了!”王宗刚说。1991年,王宗刚从植树造林的岗位上退休后,刚满二十三岁的王富军接过父亲的铁锹到车道岭林场工作,寒来暑往,光阴似箭,转眼一晃,王富军也到了快退休的年龄,27年来,为了做好管护工作,王富军骑坏了3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每年在林区骑行达1.5万多公里。不知不觉中,他早已忘却自己当初的不情愿,渐渐变成了和父亲一样的“林业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栽,如今,放眼望去,车道岭的大小8座山梁、50多条沟湾,面积13050亩的土地,全被茂盛的树木覆盖,杨树、杏树、榆树、山毛桃等树种长势喜人。
2009年,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后,巉口镇龙滩村老党员吴瑞琪,开启了长达15年的植树造林,省钱买树苗,整形修树枝,昔日的80多亩荒山,如今已变成绿色瀚海。“我要让陡洼上的柠条、平处的树、碱沟里的红柳都不缺苗,这是我这个老党员一辈子的任务,现在我已经完成了。”吴瑞琪说。
2002年,安定区巉口镇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在赵家铺村整流域规划、整山系规划建设生态林,累计实施退耕还林0.5万亩,荒山造林0.62万亩,一棵棵1米左右的小侧柏如今长成4米多高,金盆山生态造林的成功实践,是安定人民发扬“三苦”精神、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典范,已成为安定区造林绿化的一张名片。
九华沟、响河梁、锦鸡塬、侯家山、朱家山等万亩以上生态林在安定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中,如雨后春笋般在安定大地崛起,在黄山荒山中绘就出青山长卷。
2017年至2020年,福州市总投资4679.99万元,累计完成造林10894亩,共栽植各类苗木163.33万株,作为福州、定西两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重点生态工程,福州林按照打造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示范、科研”六位一体的森林公园标准进行建设。通过生态治理与群众致富相结合、生态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先进技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为安定生态建设探索出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扶贫模式。2019年被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评为“联合国全球减贫案例”之一。
2021年,青岛市与定西市开始结对帮扶,青岛林建设如火如荼......截止目前,青岛林已完成投资4150万元,完成造林1万亩。
金华林、福州林、青岛林、万亩农行员工林,这些用城市或单位命名的生态林,已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富民林、友谊林、文化林......
当下,走进安定区巉口镇的2024年陇中地区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造林点,工人们正在进行植树作业,挖坑、运苗、栽植、浇水、覆土,每一个环节区林业局技术人员都在现场严格把关,以此来确保苗木成活率。同时,机械挖坑、无人机运送树苗等机械造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来,全区林草重点项目已完成造林13.28万亩,栽植云杉、山毛桃等各类苗木325万株,占任务的89.8%,完成“四旁”义务植树254万株,道路绿化225公里。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安定区抢抓“三北”六期、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青岛生态林、整合资金等重点林草项目,累计投资41100万元,完成造林35.56万亩,全力打好打赢黄河几字湾攻坚战,筑牢陇中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安定区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扩绿、护绿、兴绿高质量发展,聚焦“三北”工程六期等重点林草生态建设,开启林业建设新征程,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安定,书写新的“绿色答卷”。(刘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