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环县:乡村“蝶变”绘就村美民富新景

来源/ 新甘肃 作者/ 时间/2024-11-22 21:25:02

原标题:环县 乡村“蝶变”绘就村美民富新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史珊 文/图

走进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硬化路宽阔平坦,共同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这里已成为人们乡愁体验的“新场景”和休闲度假的“优选地”。

近年来,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坚持“四庄”建设为方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不断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全产业链,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聚合力迈进“共建兴庄”

“我回农庄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五一营业以来,客源就很多,我和媳妇忙得停不下来。”

已是而立之年的杨志楠,觉察到庄子峁的发展机遇,毅然放弃在外从事餐饮业的机会,坚定了返乡创业的打算。凭着20多年精湛的烹饪手艺,“返乡大厨”杨志楠的“楠哥民宿农家饭”深受游客喜爱,吸引了大批游客体验消费,累计接待游客近万人次,今年第三次结账分红超过26万元。

同样,庄子峁的发展也吸引来在外打拼的耿塬畔村村民邓岳龙,邓岳龙家做传统豆腐已经有30年的光景,平常都是父母在经营,今年,邓岳龙返乡回家,充分利用网络直播方式,通过讲述自己经历的故事,与广大网友共情,粉丝量也得到提升,订单生意更是火爆。

返乡户邓岳龙家传统豆腐。

“我之前和媳妇是在深圳那边发展,眼见庄子峁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也被吸引回来,回来家乡无论是照顾老人还是孩子都很方便,我们的豆腐,在人流量大的情况下,每天能做到100多斤。”架机器、调镜头、和网友打招呼成为邓岳龙每次制作豆腐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单打独斗不行,还得抱团发展。在洪德镇大力推行“片区党委+村组党员+致富能人”的管理模式下,成立了乡村旅游河连湾片区党委,将庄子峁乡村旅游作为片区党委主推的三大资源之一,结合耿塬畔及周边村的优势产业,形成了抱团发展的工作模式。生态农庄负责人杨清艳带头返乡创业,吸引杨志楠等2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办乡村民宿、康养中心、智慧果园等,吸引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品尝地道的乡村美食,感受浓厚的乡村风情。

县级非遗传承人杨满银的手工织箩。

  农为本振兴“产业富庄”

入冬时节,耿塬畔村大地层林尽染,处处散发着宁静的气息,而庄子峁生态农庄却依旧一片繁忙景象。

“农家石磨面粉预定了300斤,明天得要磨出来,还有石磨面粉馒头比往常再多蒸一些。”杨清艳来到磨坊,叮嘱着正在磨面的十二爷和十二奶奶。

“直播间的家人们,想买农家石碾辣子的朋友们,来看看咱们的通红辣椒,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辣椒面。”在辣椒坊这边,庄子峁生态农庄杨志熙和妻子陈岁香早早和直播间的朋友们熟练互动起来。

农庄产业户杨志熙直播石碾辣子。

“我每天不止一趟要把农庄的‘作品’送到县城店里,还有一部分要以邮寄的方式寄出去。”耿塬畔村村民杨志明习惯称农庄的货物为“作品”,他觉得每份货物都倾注着农庄群众的热情,都像极了作品。他也主动当起快递员,他的车里一大早就被塞得满满的。

这样的繁忙景象已成为庄子峁的常态。

产业兴旺是乡村发展的关键,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支撑,也为耿塬畔村的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庄子峁生态农庄是环县首个干旱山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村,按照“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分类指导、户户直播、抱团发展”的思路,引导22户群众打破原有产业边界,让更多村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村民的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两三年间,昔日的小村庄正悄然蜕变:建成蜂蜜庄园、农家手工酱、手工织箩等8个小作坊,陇东羯羊、农家散养鸡、瘦肉型苏太猪3个养殖中心,智慧果园、花卉圃、无公害蔬菜园、共享菜园等8个产业基地和咩咩体验园、非遗体验馆等2个体验区,形成了资源相互结合、功能相互补充、效益相互促进的“8382”产业新业态,实现了户户都有“一主多辅”的致富产业,成功走出一条可推广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庄子峁农耕民俗博物馆。

庄子峁生态农庄。

  旅为媒赋能“消费活庄”

庄子峁生态农庄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产业融合、助农增收的突破口,成功创建甘肃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甘肃省“乡村网红”培育计划示范点、庆阳市“村村播”示范基地,实现了从“无中生有”到“有中变优”的华丽蝶变。年初以来,庄子峁接待游客超过8万人次,产品销售和营业额超过210万元,户均增收超过9.5万元。

“今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农文旅融合‘百千万’工程现场会议精神,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巩固产业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对庄子峁已经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进行复制、推广,推动全镇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农文旅融合惠及更多村组群众。”环县洪德镇政府镇长梁富强坚信农庄的变化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同时,庄子峁生态农庄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增强游客体验度,组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绿化荒山320亩,栽植各类观赏树木、花卉40余种5万余株,配套建成农耕民俗文化展示馆、乡愁记忆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和窑洞农家乐、烧烤啤酒广场、共享厨房、窑洞民宿等服务设施,形成了集生态旅游、绿色采摘、特色产业、休闲康养融合发展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和现代乡村活力。

把手机作为“新农具”,把直播作为“新农活”,利用快手、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注册“庄子峁农庄暖心姐”公益助农账号,组建起“村花代言团”,拍段子、搞直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人气、增财气,不断丰富了农庄业态供给,持续为农庄升温引流。

耿塬畔村电子商务服务点。

  文为魂解锁“善治强庄”

在庄子峁的每月16日,显得格外热闹。这天,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人,拿着扫帚或者铁铲,有说有笑聚集一起,参与到无偿开展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大清洁活动,这一天也成为庄子峁建立的“公益日”。

“我积分排名也在前,只要村上有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庄子峁农户杨志平通过积分兑换,领取了自己需要的洗衣液、餐巾纸等物品。

“平时,村民们为村里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不仅能让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也能让大家积极参与村集体治理,更能为自己攒下积分,兑换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庄子峁生态农庄管理委员会杨志熙,是村党支部培养的优秀党员,专门负责管理农庄事务,他点赞农庄设立的“博爱超市”,这样的“挣积分换实物”管理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热情,激励着更多的群众参与农庄各项公益活动,实现了“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庄子峁的一条条村规民约,一对对红黑榜的鲜明对比,让群众在心里播下文明的种子,真正做到了讲文明、树新风,村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每年开展的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等典型人物评选表彰,使农庄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其中杨清艳、许改艳等先后荣登“庆阳好人榜”和“甘肃好人榜”,杨清艳更入选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