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就业“小工厂” 搭建就业“大舞台”
武山县发展乡村就业工厂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中国甘肃网11月26日讯 据天水日报报道(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裴婷婷张雷)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长治久安。今年以来,武山县坚持把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作为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有力载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就业工厂,积极开拓创造就业岗位,让更多群众就地就近灵活就业,实现务农务工顾家“三不误”。
2024年,武山县净增帮扶车间2家,帮扶车间总规模达到30家,吸纳就业120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14人,就业群众月均工资收入2200元,较去年净增400元。
突出就业需求,科学规划布局。立足留乡农民工中易地扶贫搬迁户、进城陪读家长多的实际,全面深入排摸就业需求意向地分布状况,引导县内龙头企业将技术含量低、产能要求高、就业容量大的生产环节向易地搬迁安置区、学校驻地集中,切实解决易地搬迁户和陪读家长稳定就业问题。目前,已建设易地搬迁帮扶车间4个,吸纳易地搬迁户、陪读家长等群体就业480人。
全面落实奖补,保障稳岗达产。通过建立驻企联络员制度,面对面了解企业需求,点对点解决运营难题,为17家用工成本高的帮扶车间兑现吸纳脱贫劳动力6个月以上稳定就业奖补资金45.6万元,带动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152人。援建东西协作帮扶车间1家,落实东西协作援建奖补资金10万元,带动就业135人。
培育新型主体,释放就业潜力。深入挖掘开发武山“三编”、麦秆画、刺绣等适合分散加工的特色产品资源,建立“企业+加工作坊+群众”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与群众签订加工承揽合同,推动生产要素向村户延伸,形成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群众承接产品加工的作坊式就业模式,实现返乡农民工挣钱顾家“两不误”。
延伸产业链条,拓宽收益渠道。着眼拓展乡村就业工厂产业链增值效应,引导6个村建设种植基地2300多亩,通过土地流转、蔬菜订单种植等方式带动农民种植户1280户,实现户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同时,有效扶持壮大洛门镇、四门镇等5个乡镇7个村的村集体经济,累计分红27.2万元以上,实现了“订单种植+加工车间带动就业+入股分红”的一二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