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崆峒区用好乡村“公益岗” 激发就业“新活力”
中国甘肃网11月26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 齐荣)今年以来,崆峒区坚持把重点群体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促进乡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按照“谁开发、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原则,进一步健全乡村公益性岗位“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管理机制,持续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因需设岗,在“选”上多样化。按照“区定、乡聘乡管、村用”管理原则,明确各级责任,确保选聘过程公正透明,结合乡村人员结构实际,坚持因需设岗、人岗相适,避免岗位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障了公益性岗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依据脱贫户劳动力的特点和需求,开发了乡村保洁、绿化养护、道路维护、公共设施管理等多种类型的岗位,实现岗位就业999人,覆盖乡村治理的多个方面,为脱贫户劳动力提供多样化岗位选择。
日常监督,在“管”上求精细。为确保每一个岗位都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印发《崆峒区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与要求,严格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考勤制度,通过不定期实地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岗位人员进行监督,确保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履职,为999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购买意外伤害险,加强乡村公岗人身安全保障,进一步降低用工风险。
动态调整,在“优”上寻突破。不断优化乡村公益性岗位设置与管理机制。依据乡村发展需求及脱贫户就业状况的变动,适时调整岗位的数量与类别,以确保岗位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完善岗位退出进入机制,对于无法胜任工作的脱贫户,及时进行岗位调整或退出处理,并吸纳新的符合条件人员,以维持乡村公益性岗位队伍的活力与稳定性。通过优化岗位设置,新吸纳106名脱贫户上岗就业。
落实补贴,在“帮”上显温情。不断优化岗位补贴发放流程和服务质量,通过区、乡实地核查,做到脱贫户零申报享补贴。截至目前,发放岗位补贴资金648.76万元。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拓宽就业帮扶渠道,结合脱贫人口培训需求,持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脱贫户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鼓励他们通过其他渠道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据了解,崆峒区将持续开发和管理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加强数据比对,定期对各乡镇聘用人员履行岗位职责以及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切实杜绝选聘对象不精准、重复享受待遇等情况,充分发挥就业兜底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