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奏响农业新质生产“交响乐”——“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引领我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庆阳融媒记者 冯喜斌 薛亮 徐雅荷
庆阳素有“农耕之源”“陇东粮仓”之美誉。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深入挖掘农业资源潜力,创新实践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养殖业为牵引、以菌业为纽带、以种养菌废弃物为资源相互转化利用、双向闭合循环的现代生态低碳农业模式——“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引领带动整市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推动我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迈进,该模式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食用菌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产值突破10亿元;全市农作物秸秆、苹果树弃枝、畜禽粪便、菌糠菌渣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1.2%、63.4%、87.5%和95%;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14.48亿元,增长4.3%,实现一产增加值36.5亿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57元,增长8.3%……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是我市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浪潮滚滚向前的生动实践。
种植养殖菌业“三业并育”
时下正值果树冬季修剪和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走进庆阳恒丰源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农正在给果树进行冬剪。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修剪下来的树枝也成了合作社的一项收入来源。
“树枝修剪下来以后,我们会统一集中起来,等菌业公司来收购。”庆阳恒丰源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成说。
“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将农业废弃物在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之间高效转化利用,不仅使种植业更强、养殖业更优,也让食用菌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农业成为绿色、生态、洁净、高效的产业。“以前,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往往被粗放型利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现在,我们将这些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使其成为食用菌产业的原料,让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之间实现双向循环利用,叠加产生更好的效益。”庆阳林校高级讲师、欣盛菇业技术顾问张玮说。
今年,我市启动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和百万亩复种增粮增效工程,在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实施“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带动农业增加值稳定增长。其中,对种植、养殖、菌业进行一体培育,在种植业上保粮、提果、增菜、优药,在养殖业上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同时,加快发展菌业,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实施养殖业牵引带动战略,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思路,全力打造环县、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肉羊产业带,宁县、镇原县、正宁县肉牛产业带,西峰区、宁县、镇原县等生猪养殖大县和镇原县白羽肉鸡基地,牵引带动种养菌产业协同发展。坚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闭环关键和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探索推广“企业借棒、农户还菇”“企业统一建棚、农户返租经营”“企业统一供棒、订单保价收菇、农户建棚养菌”等经营模式,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生产加工销售“三端并进”
产业做大做强,仅靠单家独户不行,龙头企业带动、集约化经营、品牌影响力缺一不可,这是我市在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共识。鉴于此,我市紧盯“强龙头、建平台、育品牌、促融合、增效益”,前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中端打造产业融合平台,后端增强品牌培育能力,“三端并进”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链行动,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近日,在华池县城壕镇菌光互补产业园庆阳双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菌棚内,工人在采摘黑木耳。庆阳双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清云说:“菌棒里有果木、麸皮、白灰、石膏等,所含营养物比较丰富,所以,食用菌产量较高,每棚能采摘1.2吨。”
在华池县城壕镇菌光互补产业园的另一边,华池县木生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同样热闹非凡,堆积在一起的废旧菌棒正在被粉碎,通过机器加工成燃料颗粒。
如今,这种全链条开发的农业模式正在全市各县(区)频频亮相。我市紧盯“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在前端建基地扩规模,谋划实施镇原肉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峰区司官寨食用菌全产业示范基地、正宁县宫河镇王录蔬菜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建设项目39个,建成投产22个,种养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抓实“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在中端延链条增效益,促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已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产业园5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4个,建成畜禽、果品等深加工生产线21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实施品牌提升带动战略,在末端树品牌拓市场,谋划开展“庆阳苹果”品牌培育十大工程和瑞雪苹果单品突围战略,在庆城县举办中国苹果年会,各县(区)同步打造“环县羊羔肉”“花池臻品”等区域公用品牌,“庆阳苹果”“环县羊羔肉”等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积极实施“甘味出陇”战略,按照“三个覆盖”要求,在市域内布设“甘味”门店12个,并定期开展招商引资和多层次推介展销,千方百计开拓销售市场,苹果、羊肉、鸡肉、香菇等农产品远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出口俄罗斯、蒙古等10多个国家。
政府企业农户“三体并抓”
为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我市坚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深化农村改革“双轮”驱动,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镇原县屯字镇马堡村冬小麦示范田是省农科院帮助建设的旱地冬小麦雨水高效利用千亩示范点之一,集中种植了省农科院最新繁育的陇鉴110、陇鉴111、陇鉴117等冬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特点。
“这是去年玉米收获后的晚播冬小麦,播种时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播期明显推迟。我们采取玉米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增加播量保群体、返青时增施化肥促壮苗、灌浆时喷施叶面肥增粒重等技术,全力保证稳产增收,预计亩产可达300公斤。这一技术为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大规模应用带来的大面积晚播冬小麦增产丰产提供了支撑。”今年6月,在甘肃省抗旱节水增粮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与研讨交流会上,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李尚中介绍了抗旱节水增粮新技术。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农户受益”的原则,我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农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先后引进正大集团、福建圣农等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壮大庆环制种、伟赫乳业等地方企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89家。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7881家,培育家庭农场6177家,建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138家。推行“龙头企业管两端、中间生产群众干”的经营模式,探索形成“农户分散繁育、合作社集中育肥、龙头企业统一屠宰销售”“企业统一供棒、订单保价收菇、农户建棚养菌”等生产经营方式,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制定出台“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成立庆阳苹果、食用菌产销协会,建立干部包抓企业、企业落地服务等机制,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行全程代办“保姆式”服务,强化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助推“三元双向”循环农业蓬勃发展。
政策科技资金“三策并举”
我市持续完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保障体系,推动政策、科技、资金等要素向农业产业集聚。在政策扶持方面,制定出台《关于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政策保障、科技支持、人才支撑、财政扶持、贴息贷款等方面综合施策,全力保障“三元双向”循环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在科技支撑方面,实施千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引导千余名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蹲点服务,指导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161个;探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种马铃薯等多元化高效种植模式,有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在资金支持方面,将到县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65%以上用于产业发展,并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列支贷款贴息资金1亿元,撬动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延链增效、废弃物循环利用。
“我们坚持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一体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一体推进、政府企业农户一体发力、政策科技资金一体支撑的‘四个一体’抓促措施,推动‘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牛羊猪鸡全链壮大,果菜菌药持续增长,农业废弃物资源有效利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小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