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要闻
新闻墙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文化专栏
新闻排行
滚动新闻
RSS订阅
热门标签
投稿
孟繁华评徐兆寿新作《荒原问道》:“道”在天地间
《荒原问道》如果意在求道的话,那么,这个“道”是否在夏木和陈子兴的探求方式之中是大可讨论的。然而无论夏木还是陈子兴,他们在“荒原”上的真实生活和获得的生命体验,可能恰恰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却获得了的没有言说的“大道”。
2014年8月5日 12:21
孟繁华评徐兆寿新作《荒原问道》:“道”在天地间
《荒原问道》如果意在求道的话,那么,这个“道”是否在夏木和陈子兴的探求方式之中是大可讨论的。然而无论夏木还是陈子兴,他们在“荒原”上的真实生活和获得的生命体验,可能恰恰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却获得了的没有言说的“大道”。
2014年8月5日 12:21
【首届甘肃文艺论坛】叶舟:在远方的田卫戈
田卫戈,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展示设计委员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及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甘南美术家协会顾问、香港国际画院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4年8月5日 12:18
【甘肃文艺论坛】杨光祖:批评是一种稀有的才能
杨光祖,笔名萧冰、阳光等,1969年生,甘肃通渭人,文学评论家、作家、学者。2000—2001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访学,200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8年破格晋升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甘肃作家协会理事
2014年8月5日 12:17
甘肃敦煌莫高窟: “搬”出来才能活起来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循着老一辈守护者的足迹,在荒凉的戈壁深处扎了根。50余年,她致力于文物事业的创新与实践,推动了敦煌数字化的发展。
2014年8月4日 10:16
甘肃“乞巧文化”展现西部女子风采
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由文化部非遗司、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委宣传部和陇南市委、市政府等部门联合主办,西和县委、县政府承办,以“女儿梦?中国梦”为主题,围绕“乞巧文化和妇女发展”开展研讨交流和宣传推广,推动乞巧女儿节走向世界。
2014年7月29日 13:47
性教育没跟上,“性文化”却太黄太滥
涉嫌色情淫秽出版物、各式各样的性用具、令人不忍直视的露骨演出,戴上“性文化”的面具后,堂而皇之登上“性博会”展台,引来不少人包括青少年争相围观。终于有人对这样的现象看不下去了,这次站出来的仍是万能的“大妈”。
2014年7月23日 10:02
甘肃作家李健吾《笔迹》:静心观世界直笔写春秋
李健吾,男,1956年出生于兰州市。现任《兰州晚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1982年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兰州晚报》做记者。曾任《兰州晚报》文教体卫部主任、《兰州日报》经济部主任。
2014年7月17日 21:38
《山丹花》:甘肃陇东老区60年的革命奋斗史
《山丹花》给予我们的,不单是一段或远或近的精彩故事,更是一首老区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一曲经久不衰的激情旋律!
2014年7月17日 21:37
范鹏:要让甘肃成为当代民族文化之重镇
范鹏说:“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既要有形而下的文化实体事业和产业,也要有形而上的文化精神和思想灵魂。离开了古人赋予文物的文化精神的现代开掘,文物古迹就只能发古思之幽情,而不能辅民族振兴之新命。”
2014年7月11日 23:29
丝绸之路还是玉石之路 甘肃河西走廊与华夏文明传统的重构
中国文化道路特殊性研究的关键难题是,如何通过华夏历史经验去找出驱动一个文明形成的核心动力要素(包括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作用)。河西走廊的文明史意义是双重的,对西方文明是2000年的丝绸之路,对华夏文明是4000年的玉石之路。
2014年7月10日 11:06
甘肃陇西“李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文化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上。文化是特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积淀,是精神财富传承、发展、演进的结果。
2014年7月9日 15:13
徐兆寿《荒原问道》:观照知识分子与时代命题
7月6日,甘肃作家徐兆寿新作《荒原问道》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该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读博期间所写,主旨意在探讨知识分子面对荒诞和空虚的现实遭遇到的精神危机,也是对其前二十余年的写作经验的整体性总结,想写一部“自己认可的书”。
2014年7月7日 13:38
甘肃历史小说《春秋误》:原来我们离历史那么近
作为“70后”叙事群体的一员,将个人化的写作经验嫁接于庞大遥远的历史题材,年近四十不惑的弋舟也逐步进入创作的成熟阶段,甘肃历史系列小说——《春秋误》带我们“穿越”回到三国时代,碰触曹魏统驭的甘肃陇东地区的日常生活
2014年7月4日 10:37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甘肃将用文化连通世界
“丝绸之路”连接了两个文明——东亚古老的华夏文明和中亚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文明;见证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佛教、摩尼教等宗教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2014年7月3日 12:17
杨亮:文化精神,丝绸之路的宝贵财富
世界上如果存在着一种陌生的文化,就意味着存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者一个新的生存世界。如果两种陌生的文化有机会互相接触,那么就会如著名学者赵汀阳所说的那样:“一种文化总会对另一种文化感到好奇,发生兴趣而进行交往
2014年7月2日 6:41
加快兰州文化“走出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兰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元素多样、文化特质鲜明,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美丽的自然文化风光、独特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资源
2014年7月2日 6:32
房先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文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媒介,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方向的重要因素。文化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014年7月2日 6:31
张玉斌:传承中华和谐文化发挥优秀文化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2014年7月2日 6:31
陆春鸣:激活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价值观作出新的重要指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2014年7月2日 6:30
范宏斌: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与他国和合共生的现实保证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70年历史上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到访并发表演讲。
2014年7月2日 6:30
《荒原问道》:文化转型时期的锐度作品
《荒原问道》是徐兆寿在创作“非常系列”小说之后,通过十年沉寂思考,推出的一部长篇力作。评论家雷达指出,《荒原问道》是一部有着鲜明启蒙色彩的知识分子小说,在文化转型、社会转型的今天,我们需要这样有深度、有锐度的小说。
2014年7月1日 15:37
唐翰存:在徐兆寿小说《荒原问道》研讨会上的发言
徐兆寿对宏大叙事有一种热情,这可能与他的天性和气质有关。他在创作中,无论小说还是诗歌,一直喜欢追问一些形而上的命题,譬如“道”。这是一个作家尤其当下作家比较稀缺的优势,是值得肯定的。
2014年6月23日 11:13
读徐兆寿作品《荒原问道》:我对小说的理解
对于小说,真正的小说家而言,是技乎其微的,他不满足于一切技艺之雕虫小技,他更注重对于生存、生命智慧的呈现,一切小说的形式,在他心中没有形式。这样的小说家,是一个真正成熟的小说家。
2014年6月22日 22:54
徐兆寿新作《荒原问道》:物质主义时代的叫魂式写作
著名学者许纪霖说:“当代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现代化。”而“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超越的神圣世界的崩溃。”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论述,“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是一个除魅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的时代。
2014年6月22日 10:38
刚杰•索木东:从《荒原问道》里读出来的三个关键词
这本《荒原问道》,兆寿兄从象牙塔的暧昧里,回到了苍茫的大地上,回到了破败的历史中,也回到了巨大的苍穹下。
2014年6月20日 18:32
徐兆寿:张艺谋电影《归来》成与败
徐兆寿,知名作家,复旦大学博士,教授,西北师大传媒学院院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非常日记》、《生于1980》、《荒原问道》等。
2014年6月15日 23:19
评徐兆寿新作《荒原问道》:荒原之上的绿洲
“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这是我读完《荒原问道》的第一感受。这无疑是一部沉重的书,两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爱恨在翻滚的时代中燃烧,在大地的血脉中延续和消亡。说实话,我着实不喜欢“知识分子”这个具有鲜明阶级色彩
2014年6月15日 23:10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志安:谈谈玩文化
中国把古董叫古玩,反映了古董的本质在玩。玩是用愉快的心理从事的活动,所以除小朋友在一起作游戏叫作玩之外,老年人淘古董也叫玩。玩得大,玩得好的就叫玩家——这些玩家们可不筒单,他们有的一玩就是成千上万。
2014年6月1日 21:21
《腊月的春》:展示平民中国梦的一个样本
电影《腊月的春》是一部仅投入200万元的小成本影片,平实地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甘肃贫困农村的“双联”故事——市级机关青年干部刘为民到农村基层贫困户腊月家扶贫。影片为普通农民和干部传神写貌,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落到了实处。
2014年5月30日 13:41
上一页
1 ...
19
20
21
22
23
... 27
下一页
栏目导航
甘肃文化要闻
文化产业
政策解析
地方动态
文化名人
文化旅游
评论观点
文化活动
影视产业
甘肃文艺界
书画收藏
民俗非遗
文化教育
创意产业
文艺演出
新媒体
西部地理
文明甘肃
乡村振兴
招投标信息
资讯中心
推荐阅读
【甘快看·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定西:助残就业 暖心圆梦
【甘快看】任振鹤主持召开十四届省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安排部署
【甘快看·强信心 看发展】金昌: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甘快看】戈壁大漠长出“工业树”——全国最大百万千瓦级火电厂
【甘快说】甘肃日报评论员:着力发扬改革精神——论学习贯彻党的
华亭:“以煤为媒”补链强链 “煤都瓷镇”转型向新
泾川:西兰花成为乡村振兴“致富花”
静宁:食品“小作坊”民生大文章
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绽放绚丽之花
漳县: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